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15107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胸腔镜肺减容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胸腔镜肺减容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研究杨凤娟河南省人民医院胸外科4500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减容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对象。给予胸腔镜肺减容术并进行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与胸腔镜肺减容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呼吸网难指数降低,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5.3%,PaO2提高11.3%,Is时间肺活量增加51.2%,肺残气量下降33.6%,PaCO2下降1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胸腔镜肺减容术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改善患者呼吸网难的症状,提高肺功能,改善患者生
2、活质量。【关键词】肺减容术;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330-01目前,外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采用胸腔镜肺减容术,即外科手术切除20%-30%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肺组织以减少肺容量,从而降低胸内压,改善肺功能[1]。木研究对86例在我院确诊并进行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胸腔镜肺减容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4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50岁〜70岁;体重
3、50kg〜74ko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呼吸闲难症状,均需给氧。查体均有桶状胸。胸部CT显示:肺组织呈匀质状过度充气改变,肺部有不均匀低密度区。X线胸片显示: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肋间隙增宽,圆顶形消失。所以患者均自愿进行胸腔镜肺减容术。1.2手术方法患者全身麻醉后,行外侧卧位,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切一小口,置入胸腔镜,单肺通气,对肺、“靶区”及胸膜腔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探查,确定切除范围,置入切割缝合器,切除20%〜30%无功能肺组织。置入2根胸腔闭式引流管,待肺充分鼓起后缝合切U。患者术后恢复较好,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3围手术期护理1.3.1术前护理患者因前期反复
4、治疗效果不佳,心理负担较重,对手术效果期望较高,对手术过程不了解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对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完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导患者术前戒烟,学会正确奋效的咳嗽咳痰技巧,指导患者进行术前肺康复锻炼,每天进行6min行走锻炼,进行呼吸和耐力锻炼,使患者术前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指导患者保持U腔清洁,用消毒水漱U,减少致病菌,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必要吋给患者输入全血或白蛋白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1.3.2术后护理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
5、病情变化。监测患者体温,注意痰液的量、颜色,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严防肺部感染。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有效的咳嗽咳痰,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人,湿化呼吸道分泌物,及吋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諷气吸入,维持SPO2在91%-95%之间。患者因疼痛可能会不敢或无力进行冇效咳嗽咳痰,给予患者镇痛药,使其及早进行呼吸锻炼,预防肺部并发症。加强患者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必要吋给予患者全胃肠外营养。术后第一天,每30min-lh自上而下挤压胸腔引流管,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受压、扭曲,翻身或活动时要检查并妥善固定,严防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详
6、细记录,如奋异常及吋报告医师进行处理,严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及家属坚持科学合理的锻炼,避免呼吸道感染,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定期复査。1.4数据处理相关数据均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统计学分析吋,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经过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与精心护理后,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的呼吸困难指数降低到0-2级,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65.3%,PaO2提高11.3%,Is吋间肺活量增加51.2%,肺残气量下降33.6%,PaCO2下降18.1%,差异有统计
7、学意义,P<0.05。3.讨论胸腔镜肺减容术切除功能低下或无功能的肺组织[2】,以减少肺容生理无效腔,降低胸内压,降低肺阻力,改善肺通气和肺换气肺功能[3】。本研究对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减容术并给与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表明,胸腔镜肺减容术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给予患者身心护理,减轻心理负担,全面观察,密切监测,细致护理,合理康复训练,严防并发症,冇效的改善了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赵明珠,总结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