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

ID:28305857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_第1页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_第2页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_第3页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_第4页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的影像学检测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20例,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且有症状的患者,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采用CTA评价狭窄处粥样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CT灌注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观察组CT平扫检查12例患者有脑梗死16处,分别为单侧腔梗/脑梗死7例,双侧基底节腔梗2例,双侧斑片状脑梗死3例。均病灶显示8例。颈动脉40支,颈内动脉中度狭窄5支,重度狭窄12支,完全闭塞11支。颈动脉病变单反为5例,其他均为多血管多部位病变。分析粥样斑块在颈动脉狭窄处的

2、特点,分为混合性斑块、软斑块及钙化斑块,软斑块CT值有较大变化范围,为-8〜80HU。对照组脑CT灌注左右侧显示均为对称,观察组大脑左右半球灌注显示不对称14例。结论:导致中风危险性增高的因素众多,采用多CTA技术和多层螺旋CT灌注联合应用可行全面分析,包括主动脉弓、颈动脉、颅内血管等病变评价,使中风危险性的预测效果显著提高,对伴有脑血液动力学损害的患者可提高确诊水平,为临床救治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临床常见和多发疾病,具有高致死、致残率,对公众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影响[1]。在疾病早期及超早期采用各种影

3、响学方法明确诊断,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的关键[1]。有研究显示,颈动脉闭塞性疾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粥样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均可能为导致中风病发的因素[2]。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多层螺旋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本病影像学检测的效果,相关高危因素的研究已引起临床重视。本次研究选择的观察组对象共20例,为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病变且有症状的患者,对照组20例为健康志愿者。采用CTA评价狭窄处粥样斑块及血管狭窄程度,CT灌注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1

4、〜75岁,平均(63.4±2.3)岁;其中本次检查前3个月内,有乏力或头晕症状者5例,TIA发作史者6例,脑梗死病史者9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53〜72岁,平均(61.3±2.6)岁,均为无明显神经症状及颈动脉血管病变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选择选择飞利浦(PHILIPS)16排探测螺旋扫描仪CT机,分3步进行,具体为颅脑平扫、基底节层面实施CT灌注检查及CTA头颈部检查。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不动,约12min检查完毕,将CTA和CT灌注原始数据向工作站传送并做后期处理。1.3指标评价CT平扫分析有无梗死灶

5、存在,为新鲜或陈旧,双侧或单侧,大面积梗死或腔隙性梗死。颈动脉狭窄依据NASCET标准分类:0〜29%为轻度,30%〜69%为中度,70%及以上或100%为重度[3]。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版,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70%)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颈动脉CTA的特异性为98%,敏感性为95%o当以中度(>30%)作为阳性标准时,CTA敏感性仍呈较高水平,为95%。在诊断血管狭窄的程度中,多层螺旋CT因其更薄的层厚扫描,可获得准确的结果,且血管大范围成像能力较强,除可对颈动脉病变进行评价外,还可对椎动脉及颅内血管加以评价[4]CT灌注为血液动力学评价中

6、一项较新的技术,在诊断急性脑缺血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慢性脑血管病诊断也渐引用此技术,对颈动脉狭窄病变造成的异常脑血流动力学具有较高敏感性,可获得清晰显示[5]。结合本次研究表明,重度颈动脉闭塞或狭窄有症状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多伴有异常表现。且与单一血管病变比较,脑血液动力学异常在多部位多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发生率呈较高水平。多血管多部位病变较易被动脉粥样硬化累及,颈动脉闭塞和狭窄的患者中,除主要的较明显的病变外,还可见其他部位如颅内动脉、椎动脉病变的存在[6]。就脑灌注异常发生几率而言,与单纯血管病变比较,多血管多部位的病变组更为显著,提示此类患者具有较高的

7、中风危险性,除受主要血管病变的影响外,其他病变也有程度不等的影响产生[7]。血管狭窄的患者造成脑血管动力学异常目前尚无明确的机制,可能为多血管狭窄引发血流总灌注量在脑内减少所致,同时也为多血管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除使大血管受到损伤外,脑内分布的微血管粥样硬化也有较高的发生几率,使脑血液动力学损伤严重,脑血液灌注适应性在此种情况下进一步下降,且显著降低了清除微栓子的能力,最终增高了脑缺血损害的发生几率[8]。风危险性相关的影像学在以往的研究中,多于一或两个变量上集中,随着研究的进展,现代影像学技术,为全面评价的平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