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01682
大小:93.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9
《微博时代政治传播模式分析正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我国对政治传播的研究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低潮期和勃兴期。21世纪初,“政治传播”[1]边巍,刘宏.中国当代政治传播的变迁[J].现代传播,2011,(02):59-62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和研究领域进入中国,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政治传播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传播研究的主导理论,但与西方政治传播学相比,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当然,我国对政治传播的研究亦取得了不少成果,所以,对我国政治传播研究作一个整体梳理还是有必要的。从
2、政治传播学出现的历史背景看,有学科意义的政治传播研究是在大众传播媒介有了一定发展后才出现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对象看,大众传媒与政治的关系也是政治传播研究的主流。因此,本文将基于对新型网络媒介“微博”的研究来探讨在新时期中政府应当如何把握政治传播的脉络。1.2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我国政治传播学研究在萌芽时期过后就步入低谷,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也不过20余年,相较于西方政治传播研究来说,发展还比较滞后。西方政治传播理论的引进和吸收还远未完成,同时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传播理论本身也需要深化和系统化,因
3、此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明显还缺乏多样性,还需要更多维度的透视,采用更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构建出合理的学科体系。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政治传播学的研究与本国的政治环境是密切联系的,从政治传播学为国家政治服务的功能出发,要求政治传播研究必须着眼于国家实际情况,同时,政治传播的智慧与经验也大都来自于本国的政治实践与传播实践。[2]李智.论国际政治传播的基本特征[J].现代传播,2006,(04):158-159近年来,我国的政治传播研究表现出对本土政治传播个案(如刘涌事件、宝马车撞人案等)的强烈关注,但这些个案研究大都没
4、有上升到政治与传播互动的层面展开论述,而仅是在信息传播和新闻策略层面徘徊。虽然我国学者已经在历史和现实层面开始了对本土政治传播的考察,但还有很多处女地尚未开垦,以国家和国家政治为中心并关注个人与团体相关之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从现实出发,将政治传播研究本土化是非常有必要的。1.3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现代政治传播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取向[3]郑一卉.我国政治传播研究百年回望[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03):380-384:一是前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治传播研究。
5、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探讨政治传播的效果和政治传播行为的行为主义研究。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众媒介政治经济学批判。20世纪60年代,卡尔·多伊奇的《政府的神经:政治传播及控制的模式》等一批政治传播研究专著的出版,标志着西方政治传播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开始。[4]杨丽娟.全球化与政治传播[J].理论观察,2002,(06):21-23.---改革开放后是我国政治传播研究高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这种新型的网络媒介又给政治传播模式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随着微博受众规模的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微博环
6、境中的新型政治传播模式,他们的研究对如何推进微博问政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有许多操作性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与微博相关的各类政治传播模式毕竟刚刚起步,能否达到人们预期,还有待时间的证明。1.4选题的研究方法本文以政治传播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并结合行政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知识作为研究手段,对论题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阐释和论证。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来构建文章体系,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实证和理论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有实证研究,又有理论分析,力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本文从政治传播学
7、理论出发,提出基于微博时代的新型政治传播模式,并对其中三种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政府应如何适应新型的政治传播模式,并结合网络技术完善政府的危机应对机制,以克服由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信息发布的滞后性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后果。.---第2章推进微博在政治传播方面良性发展的紧迫性2.1微博的起源微博(Micro-blog)是网络日志的衍生品,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大信息量的需求,微博的出现可以说是大势所趋,短短的140个字,或记录平日生活,或评论世界大事,微博让人人都备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坐家中览天下。作为虚拟
8、和现实社会之间的一个路径和接口,微博提供了一个可以使人们快速地进入虚拟网络世界并从现实世界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通道。当现实的社会关系转变成为一种虚拟的实践时,可以让用户得到一种难以体验的超越感,这种超越感表现为:在虚拟世界中,可以零距离的切身体验和进行各种各样的工作,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意志,一个虚拟的个人符号,就可以替代现实世界中的人们,使他们可以不受实力的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