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61451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崔继强农村乡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方式实践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方式的实践探讨崔继强马鞍山市博望新区博望中学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方式“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新课程培训内容摘录(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课程改革为我们学习历史打开了一扇清新自然、色彩斑澜的窗子,促进了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它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学过程中,一节课
2、的整体结构、程序、步骤”,它直接关系如何把新理念嫁接到教学的实践和行为上。中学历史教学过程是在以教材、教师、学生为主的各种教学要素相互作用中发生和发展的。在学生历史知识和经验的现有水平与新课标要求之间的矛盾中,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利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创造的条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各种教学要素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新课标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凸现教师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环节。(二)教师因学生需要而存在,教育因“为学生服务”而精彩。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对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
3、现状,以及以教师为中心带来的弊病形成了共识。课程改革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变,新教材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框框,给了师生更多的学习知识的平台和建构知识的空间,为教学方式转变,创造性地探索多种教学途径提供了条件。在教学实验的开始,我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吸取实验区和市内公开课、示范课的经验,体验着新理念的快乐,探索着新教材的教法。教学中,我惊喜发现:有的学生能积极参与问题探究,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学生间合作、讨论很激烈,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显现。在实验一个多月以后,我又深深感到教学中的不足:其一每个班级主动参与的人数不多(一般在10人左右),仅占班级人数的20%;其二在分组合作讨论时,各组之间
4、差别很大,另外,小组内部“滥竽充数”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见,仅靠别人的教学方式来适应我校历史教学不可避免地会暴露出问题。农村中学学生怎样走进新课程?老师怎样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呢?还须我们去实践、去探索。(三)“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的教学设备简陋,在从事二十几年教学生涯中,我深知受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层次性特征明显,不仅学生个体间进行比较呈现出层次差异很大,而且学生个体自身各基本素质相比较而呈现的不平衡性也很突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缺乏认识,很多家长在外地打工,家庭缺乏必要
5、的管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很薄弱面对一个个层次差别大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来转变教学方式,操作上依靠标准,结合我校实际开发课程,来满足学生“学”的需要。具体抓两个方面:一是让每位学生学会思考,做到“我要学”;二是让学生学会做有目标、有价值的行动,达到“我会学”。一、启发学生思考,开发思维,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启发引导至关重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进行启发引导,从哪些方
6、面去引导呢?我在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学习:第一,研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课程目标设计问题去引导。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我在领会内容标准的基础上,把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教学目标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学法目标、情感目标等多种领域,体现新课标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第二,根据教材的内容,立足重难点,有目的地去引导。新教材“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内容精练了,口径拓宽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指导
7、相对地突出了。导入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提出的问题,给我们指明了更多的引导学生探究的途径。第三,了解学生,利用校本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引导。大班授课制,学生受家庭、环境等影响,层次差异性大,同时各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不尽相同,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班级学生的状况,适时调整计划和目标。新课标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因此教学要面向每个学生,利用好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引导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问题的设计能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第四,设置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