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3426
大小:7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文言文高考复习学案之四文言句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课时文言句式 高考文言文考查能力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查形式主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判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殊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查。 判断句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被动句 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省略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用“者”或“也”表判断。
2、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B、“......,......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C、“......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
3、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D、“......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2、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
4、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
5、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6、,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
7、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4、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6、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
8、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三、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