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

ID:28191074

大小:65.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41例,并对组间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B、C、D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比较显著。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疗效,复发率低。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治疗方式不良反应更轻。【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治疗效果22

2、5文章编号:1004-7484-06-3184-0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日益增多。其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手术。但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病变范围广、形态复杂等特点,单纯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同时复发率也较高。在本次研宄中,我院分别对4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不同治疗方式,旨在探宄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48岁,平均岁。随机将162例患者平分为4组,组间年龄、体征

3、、临床表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手术方法对所有患者行全麻后行腹腔镜手术,在腹腔镜下按修正EM分期法评分标准将患者病症进行分期后,进行针对性的病灶清除术操作。具体手术方式为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子宫悬吊术、盆腔粘连松解术、卵巢修补术等。相应手术完成后应用甲硝哇液+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反复性冲洗,在盆腔创面抹专用的防黏液。术后对患者给予常规性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感染。1.2.2用药方法A组:行单纯腹腔镜手术,术后为使用任何药物进行治疗。B组:术后应用米非司酮进行辅助性治疗。术后3d服用米非司嗣12.5mg

4、/次,1次/d,连续服用3个月。C组: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进行辅助性治疗。术后3d服用孕三烯酮2.5mg/次,2次/周,连续服用3个月。D组:术后应用GnRH-a进行辅助性治疗。术后3d肌注GnRH-a3.75mg/次,1次/4周,连续用药3次。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盆腔包块、疼痛症状消失,不孕患者接受治疗后,停药90d内妊娠。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明显缩小,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盆腔包块有所缩小或为有增大迹象,停药90d,症状无加重表现。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用药期间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月,停药后随访1次/3月

5、。随访持续时间为1-2年。1.4统计学分析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2结果2.1疗效、复发率比较接受相应治疗方法后,进行相应时间的随访。B、C、D组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A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不良反应比较用药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阴道干燥、潮热、阴道不规则出血、ALT异常、体重增加等。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比较显著。3讨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于不孕症有直

6、接关系,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治疗上,腹腔镜手术治疗为其首先方式,但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病变范围广、形态复杂等特点,单纯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一定局限性。临床治疗研宄发现,孕三烯酮是治疗EM的有效药物,其具有良好的抗雌激素及孕激素的作用,可有效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进而抑制卵巢分泌功能,促进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恢复正常水平。同时还可对异位子宫内膜受体、子宫内膜发生直接性作用,促进异位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萎缩。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其可在受体水平的抗孕酮及抗糖皮质上发生作用,其通过对孕激素受体产生下调作用,进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产生影响,对

7、FSH^pLH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抑制卵泡发育,延长排卵时间,并诱导黄体发生溶解,从而达到平衡体内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目的。多年临床治疗研究表明,将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应用于EM的治疗中,可有效阻止孕激素与受体结合,减少内膜血管生成,促进子宫内膜发生萎缩。在本次研宄中,B、C、D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A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组,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这表明腹腔镜联合药物对EM进行治疗,疗效更好。综上所述,应用腹腔镜联合药物对EM进行治疗,疗效更显著,复发率低。腹腔镜联合孕三烯酮、米非司酮药物不良反应更轻,值得临床

8、推广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