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75371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培养聋生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聋生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研究摘要在课堂教学及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聋生解答应用题的出错率较高,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读不懂应用题、马虎阅读应用题和错误理解应用题是其主要原因。所以要提高聋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加强指导,正确理解题意,才能正确解答,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词聋生应用题阅读理解错误解决措施聋生由于生理因素,常常听不明0,也说不清楚,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也较差。语言发展上的滞后,使聋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分析问题时常囿于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常常忽视事物或问题的内在木质。比
2、如“求和”“求多多少”等文字题,因经常使用“一共是多少”“多多少”“少多少”等用语,于是不少聋生就认为只要题目屮有“一共”“多多少”的词句就用加法,冇“少多少”的用语就用减法。出现上述误区是由于聋生读不懂题意,或没有认真读题导致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结果常常出错。初步研究表明,从文字题、应用题入手,培养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聋生读题理解困难的表现(1)理解能力差,读不懂题。聋生的思维活动具有明显的形象性,但思维发展水平还停滞在初级思维阶段,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
3、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例如:王欢家养了12只牛,其中公牛4只,问母牛有多少只?这道题中涉及到一个关于概念的问题,即从性别上说,牛可分成公牛和母牛,而在聋生的思维中很难分清公牛和母牛的“二维概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解题错误。笔者在调査研宄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二年级的聋生计算应用题“小云有2元钱,买3支铅笔用去1.5元,还剩多少钱”时,小云答不上来。而当他拿2元钱到学校小卖部买铅笔时,让营业员故意少找给他5角,他却能“发现问题”,说少找他钱了。这个案例说明了不理解题
4、意,是造成聋生解答错误的重要原因。(1)态度不端正,马虎阅读应用题。如前所说,由于读不懂题,导致聋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马虎阅读应用题,不深入理解题意,只凭个人“经验”抓住个别词,就草草运算。例如:聋生经常是只要看见“一共”就用加法;看见“还剩”就用减法;“比甲多多少”就用加法;“比乙少多少”就用减法。我们知道,在实际解答应用题时,并不是只看个别词就能决定运算方法的,否则就容易出现解答错误。(2)脱离问题情境,错误理解题意。数学应用题常常离不开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如果离开情境随意阅读理解,就容易出现错误。笔者在
5、三年级教学班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①三年级学生到郊外去植树,如果每行栽6棵,栽了9行,问一共栽了多少棵?②三年级学生到郊外去植树,一共栽了54棵,栽了9行,问每行栽了多少棵?学生很快便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是不是学生真正理解了呢?笔者再次出下列两道应用题,不要求计算,只要列式:③三年级学生到郊外去植树,每行栽4棵,栽了7行,问一共栽了多少棵?④三年级学生到郊外去植树,一共栽了12棵,栽了3行,问每行栽了多少棵?结果21名学生中有15名的列式分别是:28??=7;12??=36。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主要是
6、聋生脱离了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没有深入情境理解题意,才错解的。2探究聋生错解题的措施(1)加强阅读指导,正确理解题意。数学学科虽然是关于数量关系的学科,但是它离不开语言表达,思维离不开语言的外壳。其实一道应用题就是一个小故事,它是由“情节+数量关系”构成的。对于情节的理解有助于理清数量关系。因此,我们应引导聋生多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读懂题,在阅读中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应用题的解答能力。由于聋生语言发展迟缓,知识结构中存在着不同步的现象,应用题屮常出?F—些聋生没有学过的词句概念,从
7、而导致理解困难。比如二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词和简单句为主,而数学应用题已经进入了叙述阶段,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应加强阅读指导,在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题目读通、读懂足解题的关键。(2)在多读中理解题意。聋生由于听觉障碍导致语言发展迟滞,缺乏用语言来表达观点的体验,从而失去了“说”的训练。因此,在教学屮我不仅要求聋生大声读题,而且要求带着问题读题。让每个学生都张嘴说话,即使说不清楚的也要用口形来表达字词的发音,每个应用题我都让学生读二至三遍,在多读中理解题意。教师领读,学生范读,反复读几遍。特别是对那些表达
8、数量关系的词语,如表示部分与总数关系的“一共”“增加”“减少”“剩下等;表示两数关系的“多多少”“少多少”“约”等•,表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关系“共有”“每”“平均”等;表示倍数关系的“是几倍”“多几倍”“增加几倍”等。这类关键词,有助于正确理解应用题中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是确定解题方法的依据和思考问题的方向。(1)用多种方法读式题。一个算式往往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义,读法自然也就不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