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72462
大小:5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宝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王宝成王宝成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东郭小学266721我们都知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瓦特看到沸水掀起的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这些科学家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受到启发而发明创造的,可见情境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挑战,教师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现结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浅谈教师如何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
2、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二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三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归一应用题时,一上课我就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你们日常生活的问题,看哪个同学最熟悉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每天给你做饭,如果你3天能吃12个馒头,照这样计算,12天妈妈需要给你准备多少个馒头?”问题一出,学生就开了锅,抢着回答。有的说:“太简单了,先算出一天吃的馒头,再算10天吃的,即12÷3×10。”也有的说:“先算出12天里有几个3天,每有一个3天就准备12个馒头,用12去乘以有几个
3、3天,即12×(12÷3)。”第二种说法,就是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接着出示书上的例题:学校买5把椅子花去150元,照这样计算,学校买20把椅子需花多少钱?学生很快地把例题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独立地做出了例题,且无人做错。这种结果是教师营造的问题情境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其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己有的知识经验的支持下,积极地参与、体验、迁移,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了数学的再创造。当学生掌握了正归一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后,我又改变了问题,使例题变成了一道反归一的问题:“学校花600元钱能买多少把椅子?”这一问题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4、,很快列出了算式:600÷(150÷3)。我问为什么这样列,学生答:“要求600元能买几把椅子,必须先求出一把椅子值多少钱,然后用600元去除以一把椅子的价钱,也就是600÷(150÷3)。”我又问:“还有别的解法没有?”一时沉默之后,学生很快顿悟过来,争先恐后地发言:3×(600÷150)。我接着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150元能买3把椅子,看一看600元里有几个150元,就有几个3把椅子,即3×(600÷150)。”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步步深入、不
5、断探索,思维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二、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我们都知道数学具冇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直观性、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的阶段,认知的特点具奋直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创设具体的实物、教具、学具或实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在感知认知的基础上,经分析、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完成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转化。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我让学生自制一些三角形,要求这些三角形中有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并且每一种三角形必须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很快发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6、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即SA=ah。这样,学生在超越原冇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思考、比较、观察,最终发现了新的知识。尽管前人早已创造出了,但对小学生来讲,还应该说是创新。三、创设讨论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境中被交流。我们都知道,在讨论交流中,学生的语言浅显易懂,想象丰富,而II没有心理压力,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吋,专门安排了一节整理练习课,让学生自由分成小组,讨论下题:怎样比较分数大小?请举例说明
7、。我也随机参加了一个小组。生一:首先看一看是不是分母相同,如果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生二:如果分母不冋,看一看是不是分子相同,如果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生三: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要先通分。学生的讨论交流令我也开了眼界。他们通过交流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诱导、互相激励,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四、创设自主空间,培养创新能力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在讲圆锥的体积时,我让学生自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