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卷2.doc

《大智度论》卷2.doc

ID:28115383

大小:13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08

《大智度论》卷2.doc_第1页
《大智度论》卷2.doc_第2页
《大智度论》卷2.doc_第3页
《大智度论》卷2.doc_第4页
《大智度论》卷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智度论》卷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智度論》卷2初品總說〈如是我聞釋論第三〉(大正25,66a~75c)上厚下觀院長指導.釋開仁編.2004/10/16結前生後如是我聞,一時〔一時〕(【宋】【元】【明】【宮】),大正25,66d,n.23。今當總說。一、說「如是我聞」的理由問曰:若諸佛一切智人,自然無師,不隨他教,不受他法,不用他道,不從他聞而說法,何以言如是(66b)我聞?答曰:【1】佛一切智人不從他聞如汝所言,佛一切智人有關「佛一切智人」之說,詳參《十住毘婆沙論》卷10~卷11,大正26,73c29~79a7(共討論十一個問難)。,自然無師,不應從他聞法而說。世間微妙

2、善語皆是佛法佛法非但佛口說者是,一切世間真實善語(《諦觀》第65期,p.36,n.2)郭忠生:關於「四大教法」,參看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22~24。,微妙好語,皆出佛法中。◎舉例說明如佛毘尼中說:「何者是佛法?佛法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Lamotte,p.82,n.1)此段係直接引自說一切有部律典,即《十誦律》卷9,大正23,71b1~2;《摩訶僧祗律》卷13,大正22,336a21:「法者,佛所說、佛印可。佛所說者,佛口自說;佛印可者,佛弟子餘人所說,佛

3、所印可」;《四分律》卷11,大正22,639a16:「句法者、佛所說、聲聞所說、仙人所說、諸天所說」。此與巴利律典所載者相同;《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26,大正23,771b22:「法者,若佛說、若聲聞說」。然在《大阿羅漢難提蜜多羅所說法住記》,大正49,14b9,菩薩也被列入為說法者:「於如是等正法藏中,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或諸仙說、或諸天說、或智者說,能引義利…。」復次,如《釋提桓因得道經》,佛告憍尸迦《一切經音義》卷26,大正54,479a12:「憍尸迦(此謂帝釋往古因地之姓也)。」:「世間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我法中。

4、」出處待考。可參考《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9,大正8,285c;《成實論》卷1〈法寶論初三善品第六〉,大正32,243c;印順法師《佛法概論》,p.2。如讚佛偈中說:諸世善語,皆出佛法,善說無失,無過佛語。餘處雖有,善無過語,一切皆是,佛法之餘。諸外道中,設有好語,如虫食木,偶得成字。《大般涅槃經》卷2,大正12,378b27~29:「如虫食木有成字者,此虫不知是字非字。智人見之終不唱言:是虫解字。」初中下法,自共相破,如鐵出金《大智度論》卷25,大正25,329c24~25:「譬如真金不與弊鐵同相。」,誰當信者?如伊蘭(EraNDa)中,牛

5、頭(goZIrSa)栴檀;如苦種中,甘善美果。設能信者,是人則信,外經書中,自出好語。諸好實語,皆從佛出,如栴檀香,出摩梨山(Lamotte,p.84,n.1)「摩梨山」亦音寫為摩羅山及摩羅耶山,此山很可能就是Malaya山,該山出產牛頭栴檀,參《大智度論》卷10,大正25,132a。另參閱赤沼智善,《印度佛教固有名詞辭典》,p.401b。,除摩梨山,無出栴檀。如是除佛,無出實語。厚觀法師提供資料:原實〈MAtRceTa四百讚〉,收在《塜本啟祥教授還曆紀念論文集》──知の邂逅──,p.285~297。(佛教と科學,東京:佼成出版社,平成5年

6、。)【2】「如是我聞」是大弟子說復次,如是我聞,是阿難等佛大弟子輩說,入佛法相故,名為佛法。(Lamotte,p.84,n.2)佛陀最後教誡,參見:《長阿含經》卷4,大正1,26b28;《般泥洹經》,大正1,188b26;《大般涅槃經》,大正1,205a10;《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8,大正24,399b6。另參閱印順法師,〈佛陀最後之教誡〉,《華雨集》(第三冊),p.115以下;《佛法概論》,p.2。◎舉佛般涅槃的故事如佛般涅槃時,於俱夷那竭國薩羅雙樹間,北首臥,將入涅槃。爾時,阿難親屬愛未除,未離欲故,心沒憂海,不能自出。爾時,

7、長老阿泥盧豆語阿難:「汝守佛法藏人,不應如凡人自沒憂海!一切有為法,是無常相,汝莫愁憂!又佛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汝當問佛:佛般涅槃後,[問1]我曹云何行道?[問2]誰當作師?[問3]惡(66c)口車匿,云何共住?[問4]佛經初作何等語?如是種種未來事,應問佛。」阿難聞是事,悶心小醒,得念道力助,於佛末後臥床邊,以此事問佛。佛陀最後之教誡佛告阿難:「[答1]若今現前,若我過去後,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云何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於是比丘內觀身,常當一心智慧,勤修精進,除世間貪憂;外身、內外身觀,亦如是;受、心、法念處,亦復

8、如是。是名比丘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Lamotte,p.85,n.1)《長阿含經》卷2,大正1,15b;《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36,大正24,387b。[答2]從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