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

ID:28114953

大小:7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8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_第1页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_第2页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_第3页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_第4页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尚书》字词札记四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尚書》字詞札記四則雷燮仁“簡畀殷命”《多方》:天惟式教我用休,簡畀殷命,尹爾多方。“尹”訓治,“君”、“尹”本一字之分化,故“君”亦可訓“治”。《顧命》:“命汝嗣訓,臨君周邦。”“臨君”又作“君臨”,見《文選·曹植〈責躬詩〉》,李善注引此句作“君臨周邦”。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證》並引賈公彥《序周禮廢興》錄鄭玄《周禮序》有“綱紀周國,君臨天下”句,謂“是鄭本作‘君臨’也。”今按“臨君”、“君臨”乃同義連言,正言、倒言本無別。“君臨”為後代習用。或以“君臨”之“君”為“君辟”之“君”,應屬誤讀。“簡畀”,偽孔傳訓

2、“大畀”,為舊注沿襲。戴鈞衡《尚書補商》進而指出,“簡”即《多方》上文“乃惟成湯克以爾多方簡代夏作民主”的“簡”,同訓大。實則“簡代夏作民主”的“簡”,通“間”。“間”訓代,見於《爾雅·釋詁》。“間代”同義連言。俞樾《群經平議》有說。《多方》:“乃惟有夏,圖〈啚,通鄙〉厥政,不集于享,天降時喪,有邦間之。”“間”亦訓代。而“簡畀”一詞,屈萬里《尚書集釋》釋為“簡擇而付予之”,如此則主語為“天”。但“簡畀殷命”與“尹爾多方”連言,“尹爾多方”的主語毫無疑問應為“我”即有周,則“簡畀殷命”能否理解為“上天簡擇而付

3、予之有殷”,多少有些問題。我認為“簡畀”即“簡鼻”,同樣讀為“間代”。《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經:“邾畀我來奔。”《穀梁傳》同,《公羊傳》“畀我”作“鼻我”。“鼻”及其異文“臬”以及與“鼻”、“臬”多有通假的“埶”,均可通“弋”。《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馬王堆帛書“劓”作“貳”。“劓刖”又作“臲卼”,通作“臬兀”、“陧杌”、“倪”,不安也。《易·困·上六》:“困于藟之臲。”馬王堆帛書“臲”亦作“貳”。作“貳”者,乃“”之誤,中間兩橫乃羨劃。《禮記·緇衣》:“其志不忒。”《釋文》:“忒本作貳,音二。”

4、按“貳”當作“”,陸音非。《大戴禮記·五帝德》:“其言不貳。”《孔子家語·五帝德》“貳”作“忒”。《大戴禮記》誤,當作“”。“”即“貸”之肖。“”、“貸”、“忒”相通,且“貸”、“忒”亦可通“代”,參見《古字通假會典》第412、413頁[忒與]、[忒與貸]、[與貨]以及[忒與代]、[代與貸]條。同時與“鼻”、“臬”多有通假關係的“埶”,亦與“弋”通,而“代”從弋得聲。《周禮·考工記·匠人》:“置〈槷〉以縣。”鄭注:“故書〈槷〉作弋。杜子春云:‘〈槷〉當為弋。’”《多士》:“肆爾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釋文

5、》:“弋,馬本作翼,義同。”孔穎達《正義》引鄭玄王肅本“弋”作“翼”。“敢弋殷命”的“弋”或“翼”,舊注訓為取,實當讀為“代”,訓為取代,與“取”義近。《立政》:“乃伻我有夏,式商受命,奄甸萬姓。”“式”從弋得聲,故吳汝綸《尚書故》亦讀“式”為“代”。“弋(代)殷命”、“弋(代)商受命”、“簡(間)代夏作民主”、“簡(間)畀(鼻,通代)有殷”,四者語義相同。“劓割夏邑”《多方》云:亦惟有夏之民,叨懫日欽,劓割夏邑。《說文·食部》:“饕,貪也。從食號聲。叨,饕或從口刀聲。”“懫”,《說文·至部》引作“”:“,忿

6、戾也。”“叨懫”即貪婪忿戾。“欽”通“廞”。《說文·广部》:“廞,陳輿服於庭也。”《爾雅·釋詁下》:“廞,興也。”郭璞注:“皆謂興作。”“叨懫日欽”即貪婪忿戾日益興作。“劓”,王引之《經義述聞》謂“劓為斷割之通稱”。《盤庚》:“我乃劓殄滅之。”偽孔傳:“劓,割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則劓殄無遺育。”杜預注:“劓,割也。”《左傳》昭公十三年:“先歸復所,後者劓。”俞樾《群經平議》云:“劓,當讀為劊,凡訓割之劓皆劊之假字。”故《尚書》注釋類書籍所採王引之之說,以“劓割”為同義連言。我認為“劓割”應讀為“孽害”

7、。“割”通“害”古書習見,如《堯典》“滔滔洪水將割”、《大誥》“天降割于我家”等。“劓”為“”之或體,通“孽”。《說文·刀部》:“,刑鼻也。從刀臬聲。《易》曰:天且。劓,臬或從鼻。”《說文·部》:“,危高也。從屮聲。讀若臬。”“孽”從辥得聲,“辥”從得聲,故“劓”可通“孽”,如訓治的“藝”即“艾”之通假,“艾”金文作“辥”,而“藝”、“臬”音義皆同。《楚辭·天問》:“革孽夏民。”王逸注:“孽,害也。”《詩·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鄭玄注:“孽,妖孽,謂相為災害也。”故“孽害”同義連言。夏民因貪婪忿戾日興,

8、相為災害,故稱“孽害夏邑”,是以天命成湯“刑殄有夏”。《左傳》“後者劓”之“劓”,同“陧”,義為凶危也。表惶恐不安義的“杌陧”,亦可到言為“陧”、“倪”、“臬兀”,且異文甚多,如“臲卼”、“卼”、“”、“臲”、“劓刖”、“槷”。《尚書》則作“勿褻”(《盤庚》)、“出執〈埶〉”(《召誥》),通“杌陧”。《說文·阜部》:“陧,危也。從阜,從毀省。徐巡以為:陧,凶也。賈侍中說:陧,法度也。班固說:不安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