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字字词札记

楚文字字词札记

ID:22613097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楚文字字词札记_第1页
楚文字字词札记_第2页
楚文字字词札记_第3页
楚文字字词札记_第4页
楚文字字词札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文字字词札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楚文字字词札记1.《子羔》12号简:后稷之母,有邰氏之女也,游于玄丘之汭,冬见芺攼而荐之。张富海先生将其断句为“冬见芺,攼而荐之”,并将“攼”读作“搴”,很有道理[1]。现提供另一种解释。“攼”字亦见楚帛书四时篇,同“扞”字。攼,《集韵》:“求也,又得也。”《玉篇》:“进也。”又《集韵》:“扞,以手伸物。”可见此字在简中可用为得或采之意。2.《从政》5号简:闻之曰:从政,五德,固三制,除十怨。又12号简:行不倦,持善不厌。整理者隶此字为“庸”,读为“敦”,解为敦行。何琳仪先生隶作“墉”,读为“庸”,引说文:“庸,用也[2]。”我们认为楚文字中既有“墉”字,也有“敦”字,二字的字形是有区别的。

2、楚文字“融”从“虫”“墉”声,形作(包山简277号),(楚帛书),(望山简9号)。楚文字“墙”从“墉”形“爿”声,从“墉”取“土”之意。其形作(包山简170号),(郭店简《语丛四》简2),(上海简《孔子诗论》简28)。对比二字可见区别在下部。“敦”下部为“羊”字之省变,字当隶作Δ(上亯下羊),与金文“敦”字所从相同[3]。“墉”字下部有从“丰”形,“十”形,或再加一横,皆为(古“墉”字)之省变。当然也有偏旁混用的情况,这给字形的辨析造成了困难。如“城”字本从墉形成声(《说文》籀文城)。“城”有形作(包山简2号),字从“敦”旁。天星观简有字,下从融,“融”字从敦从虫,应为形近致误例。《礼记.曲

3、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郑玄注:“敦,厚也。”“敦”,“笃”音近意通,皆有厚重意。古文献常互作。《大戴礼记.主言》:“明主笃行三至。”《礼记.乐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上面三辞例正与《从政》二简相类。可见此字读为“敦”是合适的。亦见于郭店简下列字所从:(淳),(惇),(埻)。《说文》段注云:“凡从Δ(上亯下羊)者,今隶皆作享,与亯之隶无别。”这正说明该字无论是作为偏旁还是作为单字都是“敦”字。3.《容成氏》22号简:禹乃建鼓于廷,以为民之有讼告者鼓焉,鼓,禹必速岀。简中之字,整理者隶为Δ(童+攴),读为“撞”。何有祖先生谓:此字应释作Δ(重+攴),从攴

4、、重声,读作“重”[4]。此字亦见郭店简《性自命岀》,其曰:“凡性或之,或逆之,交之,或厉之,或出之,或养之,或长之。凡(童+攴)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出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己者之谓悦,物之势者之谓势,有为也者之胃谓故。”前字郭店简整理者隶为Δ(重+攴),读作“动”。后字整理者隶为Ο(童+攴),亦读作“动”。Ο字《性自命岀》凡四见。上海简《性情论》凡六见。因“童”“重”形音皆近,古文字中常相混同。《孔子诗论》10号简:“盖曰童而皆贤于其初者也”,《容成氏》21号简:“食不童味”,皆读“童”为“重”,是其例也。又《容成氏》简

5、53“种”字从禾童声,参上所举《性自命岀》中该字的两种写法,可知“童”“重”作为偏旁可互作。由《性自命岀》和《性情论》的辞例对勘可知二字实为同一字。又《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又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淮南子·原道训》:“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与之相对勘,可知此字当释作“动”无疑。上引《容成氏》此字亦是“动”字,当如字读,不必改读为“撞”。4.上博藏简《孔子诗论》有如下二句:⑴《颂》,德也,多言后,其乐安而迟,其歌引而逖,其思深而远,至矣!《大雅》

6、,盛德也,多言……(简2)⑵曰:诗其猷门与?戋民而裕之,其用心也将何如?(简4)学者或释为“坪”,读为“平”,或释为“塝”,读为“旁”,莫衷一是。我们认为字释为“塝”,读为“旁”是对的。下面我们对“塝”所从之“旁”的字形结构进行一下分析。何琳仪先生认为字从土从雱(旁之籀文)[5],有一定的道理。由《孔子诗论》“塝”之字形知《说文》收“雱”为“旁”之古籀是有根据的。但“雱”字并非从雨从方,而是从冂方声的字,实际上就是“旁”,是从甲骨一直延续下来的写法。甲骨文“旁”形作,。西周“旁”字既有同于甲骨之写法,也有并笔上下贯通的(《金文编》第7页)。越王者旨於赐钟形作,皆与《孔子诗论》之“旁”字为同一

7、类写法。再来看传世文献中的“雱”字。“雱”字独见于传世本《诗.邶风.北风》所载:“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毛传:“雱,雪盛貌。”其实这个字与“旁”字用法没有两样。《说文》:“旁,溥也。”又:“溥,大也。”《广雅.释诂》:“旁,大也。”所以“雱”就是“旁”字。《说文》籀文“雱”(上雨下方),应当是金文楚简中所见并笔“旁”字之讹。楚帛书有“旁”字,字亦从冂方声。曰:天旁动。又:汝日月既乱,乃有霓旁。后一例字残,从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