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

ID:28111933

大小:3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8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_第1页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_第2页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_第3页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_第4页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考试纲要09.12.13.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考试要点第一单元《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第一节《诗经》概述了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了解《诗经》共收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的诗歌305篇。了解《诗经》按照音乐性质不同的分类,每一类的特点。了解传授《诗经》的四个学派,重点是毛诗。如果给出必要的注释,应当能够分析国风中诗歌基本的主题思想。能够解释赋、比、兴,重章复唱(重章叠句),四始六义。了解《诗经》与《楚辞》的历史地位。第二节《诗经·卫风·伯兮》《诗经·王风·黍离》背诵两首诗。能够熟练掌握两首诗中的重点字词。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了解两首诗的艺术特色,能够举例说明

2、。能够把这两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诗歌在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方面做比较,如《卫风·伯兮》与《小雅·采薇》。附《诗经》复习资料:一、《诗经》的概述《诗经》名称的由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古人习惯取整数,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的几种注本:汉代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诗:齐、鲁、韩、毛。后前三家逐渐衰落直至失传,只有毛诗一派的传本流传至今。《诗经》的收集和编选过程:关于《诗经》

3、的编集,主要有三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删诗说。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六义”术语:“四始”是指《诗经》中《风》、《大雅》、《小雅》、《颂》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二、《诗经》的内容分类《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关于风、雅、颂的阐释。《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4、。风也称“国风”,包括周南、秦、齐等15个不同地区的民间乐歌,共160篇,“国风”是《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雅》是指周王畿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共105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诗经》的思想内容及其主要代表作品。《诗经》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方面的,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等,另有弃妇诗如《卫风·氓》、《邶风·谷风》等;2、反映农民生产劳动的诗篇,如《豳风·七月》、《周颂·丰年》等;3、反映阶级对立、剥削等方面的诗篇,如《魏风·伐檀》

5、、《魏风·硕鼠》等;4、反映战争徭役的诗歌,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等;5、贵族宴飨诗歌和古老的祭祀诗歌等;6、歌颂祖先创业的周族史诗等,《诗经·大雅》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民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世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事迹。学会欣赏分析上述《诗经》中的部分优秀诗歌作品。能够正确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各诗的写作特色等。三、《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概念。“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是在《诗经》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写诗的一些基本原则。“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

6、喻另一个事物。“兴”是托物起兴,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在“赋、比、兴”之说的研究和论述中,最有权威、最有影响的是朱熹《诗集传》的解释:“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掌握《诗经》中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品。如《郑风·将仲子》、《周南·芣苡》等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而《魏风·硕鼠》通篇用“比”,《卫风·硕人》写庄姜之美部分时也用了“比”;《周南·关雎》和《周南·桃夭》均用了“兴”的手法。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作用或艺术效果。“赋”既能直接用来抒情写志,也可以详

7、尽论述表面性的现象,从而引发想象;“比”能使被比喻的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真实形象感,增强诗的感染力。“兴”既可以起象征、联想、比拟等作用,也能创造意境、烘托气氛,还可以协调韵律。注意在《诗》中,常是赋比兴兼用。如《诗经》中的《秦风·蒹葭》即采用赋比兴合用的表达方式,渲染出一副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创造了一个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三种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表现艺术,是中国诗歌民族风格的重要特征。第二单元初盛唐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基础知识了解初盛唐诗歌发展概况。了解陈子昂、张九龄、高适诗歌的代表作品。了解“诗佛”王维、“诗

8、仙”李白、“诗圣”杜甫各自作品的总体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