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03893
大小:5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如何品悟诗歌的思想感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品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诗歌中也有叙事,但叙得不实,不细,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把事物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一清二楚,纤毫毕现。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只是粗线条的概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至于刘兰芝是如何“学织素”“学裁衣”“裁什么衣”,均语焉不详。诗歌中也有描写,但描写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把景物当作自己寄附感情的载体。景为表象,情为内核;景为外壳,情今橹屑幔痪拔分宾卒,情为渠帅。诗歌也可以议论,但过多的“直抒胸臆”,臧否褒贬并不可取。诗歌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让读者
2、能参与诗句内涵的再创造,再拓展,再延伸。诗言志,歌咏情,读诗须读出诗人隐贮于字里行间深处的“志”和“情”,“意”和“感”,“旨”和“核”,方可谓之“真读诗”“真品诗”。从诗中去欣赏情节或识见,都只是赏诗的末技。如何才能深刻而精准地品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呢?教师不妨从以下几点出发:一、从标题中寻找含有诗人情感体验的字眼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一看标题,就知杜甫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喜类似的如刘禹锡的《伤愚溪》一诗,标题中直接标示出了一个“伤”,可推知此诗的感情基调是“哀伤”“悲伤”,是为柳宗元的坎坷命运而感到凄伤、悲惋。二、从诗句中寻找含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如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中的“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末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都直接出现了“愁”字,因此可以推断这两首词的感情基调均为“愁”,只不过一个是写儿女情愁,一个是写亡国哀愁。、从熟悉的诗人、时代推知诗歌的情感如我们所熟知的杜甫,其诗的主要感情大都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因此,我们读杜甫的诗,就可以以此为基调去揣知杜甫不同诗篇中不同的“悲伤”。当然,杜甫的诗作中也有少量的诗写得清新,清丽,清爽,轻松。如“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就一扫沉郁顿挫,体现了诗人的轻松、愉快、欣喜、宁静之情。但这类“闲适愉悦”之
4、诗在杜甫诗中显然是少之又少的。宋代诗人、词人,大都怀有爱国主义激情,充满建功立业的渴望,以及怀才不遇,功业难成的嗟叹、怨愤。陆游如此,辛弃疾如此,苏轼、杨万里亦是如此。四、从意象入手推知诗人感情如果诗歌中出现了“兰”“菊”等意象,其情感大都含有高雅脱俗之意。如屈原的《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表现了屈原卓尔不群、高尚清洁的人品和情操。“沙鸥”的意象一般表现人的飘零或感伤,如杜甫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天之辽阔,地之旷远,更显鸥鸟的孤单、孤独、孤寂、孤苦。五、从意境特点推知诗人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
5、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通过一组昏暗、衰败、僻远、荒凉、冷寂的意象营造出落魄、坎坷、悲哀、凄凉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漂泊天涯,孤苦疲惫的哀伤。而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则用清新、明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恬淡、惬意、自由、欣喜。因象成境,借境注情,情由境爆,境以情溢,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同一个意境中不同意象的“共性”,从不同的意象中找“情感公分母”及“情愫公约数”,异中求同,情意自明。六、从用典推知诗人情感苏轼诗“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中的“舞雩风”出自《论语》“子路、曾令令、冉有、公西华侍坐”:“莫春者,春
6、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由此可知作者是要通过该诗表达自己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失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由自在,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而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通过引用廉颇“一饭三遗屎”的典故,说明自己怀才不遇,虚度年华,功业难成的绝望和悲哀。七、从题干中把握诗作负载的感情如陶渊明《杂诗》的:“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绶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孰若当世时,冰炭满怀抱。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其题干云:“与《饮酒•结庐在人境》相比,本诗描写隐居生活之乐的角度有何不同?”这个“题干”就直接点
7、出了此诗的思想感情为“描写隐居生活之乐”。八、从名家评论中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晏殊的《喜迁莺》:“烛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两三声,窗外月胧明。晓帘重,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国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题干:有诗家评论,本词“通篇始终不说破离情,而离情自然从画面中流出”,手法极其高妙,请简要分析。此题干,直接把诗歌饱含的“离情”交代给了读者和考生。九、从诗歌中的“期望”推知诗人感情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末尾,表达出来的期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