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及反思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

ID:28081227

大小:66.61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7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_第1页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_第2页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_第3页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_第4页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圆锥的体积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42—43页《圆锥的体积》学情调查: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自觉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2、紧密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学准备:沙、圆锥教具、圆柱教具若干个,其中要有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两对,尺子、多媒体课件教学特色:1、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2、于实验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3、学以致用,回归生活,轻松练习设计理念: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去探究,才会理解的深刻,迗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

3、操作、比较、验证应用等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42—43页《圆锥的体积》学情调查:圆锥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最后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

4、、分析、综合等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自觉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关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教学准备:沙、圆锥教具、圆柱教具若干个,其中要有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两对,尺子、多媒体课件教学特色:1、自主探究,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乐2、于实验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3、学以致用,回归生活,轻松练习设计理念:圆锥的体积与等

5、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自主去探究,才会理解的深刻,迗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通过操作、比较、验证应用等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灵活处理教材,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复习环节从学生熟悉的圆锥形物体入手,以圆锥形小麦堆的体

6、积是多少引入课题,让学生假想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哪些条件有关,这一情境既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也为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后的实际应用作了铺垫。实际应用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并没有像课本上直接给出两个例题,而是又回到小麦堆体积的问题上,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有的说量麦堆的底面周长、直径、半径、高)这一环节不仅内化了公式的理解,而且有所拓展、有所延伸,并且与引入部分首尾呼应,我觉得有时可以灵活处理教材,因为我们是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二、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为任何科学理论在成立之前都是一种假说,所以培养学生的这种敢于猜测,敢于探索的

7、精神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重视的。在本节课开始环节中,我安排了学生两次猜测:一是圆锥小麦堆的体积可能和哪些条件有关?二是大胆猜测圆锥的体积可能和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意识,也有利于孩子们一生的发展。三、搭建实验平台,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这节课的特点,我给学生搭建了实验的平台,每组同学有两组器具(一组等底等高,另一组

8、是不等底不等高或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通过倒沙土的实验,让学生发现每组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倒3次)然后观察这组器具的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