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ID:28040575

大小:72.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的临床疗效观察王成林(四川省简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四川简阳641421)【摘要】目的:探讨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奥美拉唑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45例中,治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91.1%(41/45),其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7.8%(35/45)P<0.05。结论:中丙医结合治疗慢性胃

2、炎比单纯丙医治疗疗效要好,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中丙医结合慢性胃炎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118-02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木病发生于各年龄段,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1]。主要由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或食物,长期的精祌紧张或大量吸烟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现为上

3、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病情缠绵难愈,笔者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45例慢性胃炎患者运用中丙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45例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41〜73岁;病程3〜14年;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HP阳性者38例。对照组45例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39〜72岁;病程4〜16年;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

4、慢性萎缩性胃炎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5例;HP阳性者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西医治疗未对慢性胃炎作详细的区分,统一用药治疗,口服奧美拉哇,20mg/次,1日2次,早晚饭前30min服用;阿莫西林,l.Og/次,1日2次;甲硝唑0.4g/次,1日2次,连续服用两周为1个疗程。1.2.2观察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之上,根据临床中医辨证,可将慢性胃炎分成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胃阴亏虚、瘀血阻络,分别使用黄芪建中汤、柴胡疏肝散、益胃汤以及失笑散

5、进行加减治疗。1.3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临床主要及次要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幽门螺杆菌(HP)转为阴性,慢性炎症好转。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基本消失,幽门螺杆菌(HP)转为阴性,慢性炎症好转。奋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炎症有所减轻,胃镜检查提示胃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幽门螺杆菌(HP)阳性由强转弱或转阴。无效;患者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改善或反而加重,幽门螺杆菌(HP)仍阳性。2结果观察组45例中/冶愈13例,显效17例,冇效11例,无效4例,冇效率91.

6、1%;其对照组45例中,治愈9例,显效14例,有效12慨无效10例,有效率77.8%,见表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资料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表1两组临床治疗结果比较3讨论慢性胃炎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现代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有很大的关联性,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3]。大多数患者感染后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在某些外界因素(如过饱、饥饿、情绪激动或焦虑、精神紧张、过食生冷、辛辣或其它刺激性食物、寒冷等)刺

7、激下而表现出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如上腹痛或不适、钝痛等。症状表现一般无明显的规律性,进食可加重也可减轻。另外也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等症状。有无这些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慢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痞症”的范畴[4],病位在胃,与肝、胆、脾等脏腑密切相关,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胃降则运化正常。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胃失和降,则发生疼痛;若寒邪客胃,则气机受阻而发生疼痛。或暴饮暴食,胃受纳过量,纳食不下,腐熟不及,食谷

8、停滞而发生疼痛,嗜食肥甘辛辣之品,则易耗伤胃阴;或过食生冷及寒凉药物,则易耗伤中阳,H积月累,则胃之阴阳失调而产生偏寒偏热或寒热错杂的胃痛证。对于该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脾胃虚寒、肝胃不和、胃阴亏虚、瘀血阻络,分别使用黄芪建中汤、柴胡疏肝散、益胃汤以及失笑散进行加减治疗。注重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扶助正气,顾护脾胃,该病病因虽多,但不通则痛是其共同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