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31565
大小:215.3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07
《历史必修三高考考点复习[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必修3高考考点复习资料简介此份考前复习资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历史必修3的主线、重难解析和每个单元的主要考点制定此份资料的目的是:1、协助学生总结高中历史必修2的高考主耍考点,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2、以历年高考真题为例,特别是对近几年广东高考试题考点对照分析,总结常考的重点内容的和热点问题。3、引导学生认真研究高考题型,了解如何组织答案,规范答题方法,增强第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求取得理想的成绩。复习资料内容第一部分: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主线:1、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八大思想和科技文化史专题;2、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
2、思想和科技文化发展模式,并做出解释;3、树立文化交流和借鉴;文化发展多样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观念。第二部分:历史必修3的重难解析1.儒家思想的演变,并能结合朝代特征分析。2.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3.结合时代特征掌握科技、文学艺术音乐的发展和主要代表人物、成就。4.20世纪三次历史性剧变和三大思想理论成果。5.屮国现代史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教育等。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三部分:主要考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考纲要点(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吋期懦学思想的发展。1.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概念、形成原因、表现与意义。(2)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汉代成为正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明清新发展: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2.秉要概念百家争鸣、孔孟荀思想、理学、心学、朱熹、两程、王阳明、清初三大家3.经典例题【例题1】(2008年广东历史第5题)清风吹动旗幡,一
4、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例题2】(2010年广东文综第15题)“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例题3】(2011年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
5、.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例题4】(2013年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参考答案】:DDAD【例题5】(2007年上海文综)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
6、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请回答问题(6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分)(2)文屮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参考答案】(1)史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2)史料解释:主张民贵君轻;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3)历史评价:这种带有民
7、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丫珍贵的思想遗产。【例题6】(2012年浙江文综第38题)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儿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一一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材料二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