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探究发展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

ID:28028279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7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_第1页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_第2页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_第3页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_第4页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用教材,探究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活用教材,探究发展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负载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包括以教科书为主的图书教材,又包括视听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本文所指的新教材是指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下,根据《课程标准》开发和使用的教材系列。可见教材是一个知识载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和感悟,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运用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不应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再创造,也应该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就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中《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活用教材,让师生在

2、探究中共同发展。一、整合教材,探究新知。整合是课程改革针对传统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而提出来的一个理念,而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整合教材要求在内容的设计上注重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的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增强教材的整体性,注重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整合。使教材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道道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

3、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综合性学习。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到资源共享,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保障。1、联系生活与旧知,找准教学起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教育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相联系,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兴趣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基本共识。数学课堂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字母表示数》一课教材是以“青蛙儿歌”作为新课的开始。虽然画面生

4、动,内容有趣,但是一下子要让学生把儿歌中的数字转化为字母,显得很生硬。因此上课伊始,师生齐唱英文字母歌,在课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里有字母,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以便在课上交流,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数学中在哪里出现过字母,学生马上打开记忆的大门,想到上学期学的各种运算定律。然后“除此之外,字母又可以表示什么?”一语道破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找到探究的起点,达到温故而知新。这又犹如渔夫在捕鱼时先向大海抛出大鱼网,再慢慢地收拢来,根据捕捞的情况,制定下一次的任务。学生通过观察、收集等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架起认知桥梁,把新旧知识熔于一炉,铸成新的知识网络。2、巧用情境主题

5、图,深入探究新知。本课教材设计了三个情境图,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字母表示数。之后试一试的第1小题又是第一个情境图青蛙儿歌的进一步扩展。可见教材在编排上注意内容丰富性,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但是过于跳跃,这个情境图渗透一点,那个情境图渗透一点,有“蜻蜓点水”之感,虽有广度,却未见深度。此刻,我们不能把教学材奉为“圣经”,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大胆地处理教材,制定教学程序。夸美纽斯曾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因此,本人把"青蛙儿歌”这一情境图作为探究新知的重点,与课后的“试一试的第1小题”合并起来,突出知识的连续性,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

6、遵守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要求,课堂上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表示儿歌的前半句,认识到字母以表示任何一个数;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用一句话表示出整首儿歌;进一步探讨在同一数学情境中,各个字母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从而体会到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可见,经过教材内容的调整,更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又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之后的年龄情境图与摆小棒情境图就可以作为巩固练习,加深理解。二、精读教材,以读促悟。一说

7、到“读”字,许多老师会马上想到语文中的读,而非数学中的读。其实,读对数学教学也一样重要,多少次我们批评学生做题而不读题,多少次满脸疑惑的学生跑过来向我们请教他们所谓的难题时,我们只要让他(或她)把题目再认真地读一遍,他(或她)就恍然大悟了,不需细说读在数学教学中是欠缺的,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把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朱熹也说过“熟读而精思”。本课教学中,我根据语言具有生成功能,以语言符号生成作品的外观形式,使其获得感官上的审美愉悦。如果不能获得感官上的审美愉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