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54374
大小:61.1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7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备课资料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备课资料整合整体把握一、主旨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讲之一。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这篇演说,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是对思想和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全文贯穿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二、结构就文本的层次而言,脉络清晰,一目了然。总体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
2、部分:介绍伏尔泰在人类历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时代,高度评价其世纪性的贡献。演讲词的开始处,雨果用一个词和一句话,即“巨星”“伏尔泰不仅是一个人,他是一个世纪”来对伏尔泰进行了一番评价,并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因为,在雨果的眼里,伏尔泰有着长寿的岁月,有着等身的著作,并且还担负着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责任。同时,文章也谈到了伏尔泰逝世的问题,对此,世人有两种态度,那就是诅咒和祝福,而雨果则认为,这是荣誉最美好的两种形式。第二部分:歌颂伏尔泰的丰功伟绩,从两个方面评价其卓越的贡献。1.2〜8介绍他
3、在思想领域的启蒙作用。2.9介绍他积极投身于现实的、为一个个手迫害者辩护的具体斗争。正是思想启蒙和现实关怀成就了伏尔泰的伟大。第三部分:赞扬伏尔泰的非凡人格。雨果专门赞美伏尔泰“睿智的微笑”。这微笑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催生出平等、博爱、理智、和平等人类永恒的精神追求。第二、三部分是演讲词的主体部分。雨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出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第四部分:介绍伏尔泰的时代意义。伏尔泰标志着一个新纪元,新时代需要
4、伏尔泰。雨果表达了追求伏尔泰,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念。在伏尔泰所生活的时代,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权威,于当时的人们而言,都是一种束缚;而伏尔泰的目的,就是要推翻这些权威,建立自由。伏尔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带到了人们中间,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彻底的变化。因此,雨果说伏尔泰“是一个新纪元的到来”。在演讲词中,雨果对伏尔泰是极力赞扬,并由伏尔泰而联想到了一批哲学伟人: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旨在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们能够继承前人的精神,向现实宣战。第二、三部分是演讲词的主体部分。雨
5、果抓住伏尔泰的“笔”和“微笑”,塑造出了一位“斗士”和“智者”的形象。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的眼中,他是一个“孤军奋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英雄的怒火”“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有着深邃的双目并能“从这深邃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的斗士、智者。在伏尔泰所处的时代,人民无知、宗教愚昧、君主专制、司法黑暗等等因素,都是伏尔泰“斗士”"智者”形象得以形成的诱发因素。在这位“斗士”“智者”的眼中,宫廷、贵族、金融界、教会等,都是其斗争的对象,于是,他独自一人,拿起他那“轻如和风,猛如雷电”
6、之笔,带着那从其“深邃的双目里”露出的“微笑”,开始了他的“战斗”生活。他为西尔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尔等辩护过,并最终得胜了。雨果所塑造的伏尔泰的形象,其意义在于,他不代表行政权力,而是代表进步的文明思想。在谈到伏尔泰所看重的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时,雨果从“人”和"公民”“权力”和“职责”入手,得岀了这样一个论断:''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为人,我们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权力;作为公民,我们则有遵守法律的职责。为了系统的理解巨人
7、伏尔泰的伟大思想,我们可以从他所处的时代大背景及他本人的主要生活经历来作为切入口。三、延伸1.启蒙运动概要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味思想和行为和基础。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路易十四逝世之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文艺复兴虽然从13、14世纪到15、16世纪已将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的斗争进行了三、四百年,但是基督教会和封建贵族在欧洲统治了千余年,根深蒂固;当时工商业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
8、,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地位,力量薄弱,没有彻底的革命性,容易和反动势力妥协。西欧各国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法国在17世纪处在所谓“伟大世纪”即路易十四的世纪,也是封建贵族和教会高级僧侣联合专制的势力最盛的世纪。资产阶级和平民合为“第三等级”,还处在无权地位。文化和教育万全掌握在天主教的耶稣会僧侣手里,独尊《圣经》和少数拉丁古典著作。一般民众处于相当愚昧的状态。这就是启蒙运动得以产生的历史背景。18世纪,经济和政治的形势开始有很大的转变。法国和英国隔海相望,法国比英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落后了一个世纪。英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