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42300
大小:67.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7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有效性的探索问题的提出我省实践新课程一年多来,各位教师从理论学习到教学实践,不断探索和体验到新课程推进的方方面面,许多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矛盾和冲突逐渐显现出来。在深切感受新课程标准给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带来可喜变化的同时,也为一些新的现象和矛盾所困惑。在一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上,一个老师谈到课时不足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激烈反响和热烈讨论。课时不足就是一个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感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观察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课时不足的深刻印象呢?从讨论会反映出来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对模块教学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中,将以前的学科递进关系,划分成了各个
2、教学模块,从教学内容上,产生了知识体系的重新分割组合,不可避免地让老师们用以前的体系结构来解读现在的模块内容,模块中新提到的,不敢减,没讲到的,总认为有用,要补充。明显增加了教学内容,挤占原本就紧张的40课时。另外,当前从事新课程标准教学的老师,多有任教高三的经验,很容易就将整个高中阶段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就直接希望高一的学生达到,无疑总感觉学生没学透,没学够,怎么办,增加课时继续讲。2.对课程目标的解读。现在没有一位老师敢大声地说,他已经完全领会了他所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本身就存在表述上的宽泛,给教材编写者、教学从业人员相当的自我创造空间,当然,这是新课程标准想要达到的一种理念上的设
3、计。但对目标解读的不同,直接影响着教师在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上的差异。3.课程标准对学情基础的超前设定。不可否认,现在的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超前设定。无可厚非,课程标准不可能三年一改,必须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考虑到今后学生成长环境和学习情况的变化,设置一种超前的基础设定也是必要的。另外,现在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还不存在一个明确的结业标准,造成基础学力的脱节。4.评价体系的不明确。虽说以学促考,不让积极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学生吃亏,但高考指挥棒的角色仍不可否认。各种评价指标的不明确,特别是高考方案的不确定,无疑不让各位老师彷徨不决,缩手缩脚,患得患失。探索与实践针对如上原因的分析,笔者提出如
4、下几条基本解决思路:(1)继续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课程内容标准的学习和研讨;(2)树立正确的模块教学和课程目标理念;(3)建立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机制,各地市可考虑根据高中课程标准,设立初中阶段的结业标准;(4)加强备课组的沟通和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5)着实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6)善用各种教辅材料,作业布置批改应精准当;(7)常规性地开展教学大练兵,并认真进行反思和总结。当然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因为课堂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转化、情感态度升华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时不足的矛盾自然就消失了。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着重探讨这个问题。一、
5、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竭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容量适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称为教学点,教学点必须明确并且具体清楚可操作。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将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力基础精心设计的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课堂教学中,多数的学生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接受和反应的容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准备时必须细心地考虑整节课的知识授出量,即如何围绕教学重点进行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享有足够的教学时间;和作业训练量、手口眼等身体活动量。适度的教学容量有助于保证学生有充分而实效的思考和活动时间,促进知识的吸收转化和利用。在教学准备环节,现在多以集
6、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除了听取老教师关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容量的分析设计外,更多地听听新教师的意见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他们所受到的思想束缚最少,也许更能理解和接近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内容的表述和对学生的学习、思考、接受方式的预设。二、在教学组织和方法选择上应注意有序性有序的教学进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板块明晰;二是教学进程有序。结构明晰的教学板块,对应教学设计中的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能让学生清晰地知道正在进行的模块,对其注意力的汇集和思维的跟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学板块中的各教学目标,我建议,应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就直接明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识记的内容,要完成的任务,
7、对指导学生的课堂听课和实践练习有绝对的强化注意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最长不超过20分钟,指导在我们教学上,就应有序地安排我们的教学进程,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有意地安排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状态中,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一节课都是要求学生维持高强度的思维状态,必须有轻重缓急,让学生的思维有集中,有放松。在放松之后,必须采用某种方法,重新激活集中起来。三、在学法上要兼顾接受与自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