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929500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新课标下函数概念的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函数概念的教学探析新课程标准注重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宄,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再让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是在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时所追求的目的,所以在数学新授概念时,通过感受思考提炼从而形成概念,让学生追求得到新知识过程的体验,而不是通过“灌输式”或所谓的“启发式”,实则是“满堂问”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这是有效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但这就引发了问题:如何对待学生暴露出来的体验、感受、与认知?学生的感知与授课内容产生的冲突如何调和?在概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突破思维上的障碍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答案是这需要在教师的“教”与学生
2、的“学”之间用一种正确的观点、思想与方法加以沟通,教会学生科学的进行体验,大胆的猜想,积极的开展思维活动,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能仅仅局限在“教”者、“述”者、“问”者或指导者而且也应该是“学”者、“思”者、“听”者,更是整体活动进程的灵活调度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判断者和组织者.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出来,充当“问”者、“论”者、“思”者等角色,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主唱者.显然这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概念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而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发现是创造的一种重要形式.现代著名心理
3、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前人在长期数学活动中,不断的积累、完善、总结的,尽管新课标对“大众数学”的知识内容有所降低,但思维方法要求实际并未降低.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前人这种摸索过程,用一种主动的、开放的方式将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发现出来,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轨迹,用科学的方法揭示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度,使教学效果最优.以高一函数概念的教学为例,通过给学生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一侧面,说明教学中的这种相互转化的关系.函
4、数是从研究物体运动引出的一个概念,对函数最初的认识是变量变化的关系,即一个变量变,另一个变量也随着变,则后一个变量就是前一个变量的函数.初中的函数定义体现了这一传统思想.在高一函数概念的教学中可通过实例反映出函数发展的历史进程,并让学生获得有益的体验与启示,故在教学中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初中(传统)定义的不足,找出局限性;(2)让学生尝试“完善”概念,是函数的概念具有足够的广泛性.(3)组织讨论,启发学生学习时敢于质疑,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为了暴露传统定义的不足,促成学生从变量观点向集合观点转变,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1:某同学在初中三年每学期的
5、期末共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如下表:问是的函数吗?此例与初中函数定义有何不同?问题2:设A(0,2),B(2,2)为定点,P在X轴上运动,其坐标为(X,0),又设APAB的面积为,问是否为X的函数?此例与初中函数定义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产生两种想法:①基于对函数的认识,认为是的函数.②从实际出发,认为这个例子本质上仍然反映了两个量的依赖关系,即运动变化并非函数的本质,依赖关系才是函数的本质.所以要把传统的概念加以修改、扩充,使之适应新产生的问题.从上面两例看出,要修改,完善传统定义,就必须将函数概念从“变量变化”和“变量计算”的直观体验中解放出来,把函数理解为一种对应.如何用集合观点来“
6、完善”传统的函数定义呢?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交流.结果就可得到适应性较广的函数定义:设有两个非空数集A、B,对于A中的每个元素,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法则,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就是的函数.通过让学生经历一次从传统定义到近代定义的转变过程,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美,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的科学素养.而后者用传统的教育观点是很难达到的.这正是新课程目标所追求的效果.与函数概念相类似的,其他数学内容如极限、复数等这些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都是经过艰难曲折的漫长道路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教科书每个新授内容之后都附有关于本节的阅读材料,介绍知识生成,发展和蕴涵
7、的思想,若能在这些概念的教学时,让学生能够沿着前人的发现轨迹,自我探究发展过程,这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概念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有很多老师摆脱不了旧有的模式,常见的误区有:①担心放开让学生思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堂效率不高;②担心学生思考的方向无法把握,遇到问题无法解决;③担心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不上,发现不了所需要的结论;④认为数学概念发展对于数学能力影响不大;等,但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对问题的惊讶开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