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关雎》

浅谈《诗经关雎》

ID:27901788

大小:7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浅谈《诗经关雎》_第1页
浅谈《诗经关雎》_第2页
浅谈《诗经关雎》_第3页
浅谈《诗经关雎》_第4页
浅谈《诗经关雎》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诗经关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诗经.关雎》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三百零五首,而《关雎》被列为三百篇之首,可见其厚重而深远的显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剖析文本涵义、探讨诗歌主旨、以及从屮反观其屮所折射的黄河流域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特征等方面,更为全面的理解《关雎》的含义。关键词:《诗经?关雎》;文本涵义;诗歌主旨;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1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004-0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作品创作年代人约在西周初年到春秋屮叶,除去六篇有目无辞的笙诗外,共收诗三百零五

2、首。按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而在这三百零五篇诗歌中《关雎》被列为三百篇之首,可见其厚重而深远的显要地位。下面着重从剖析文本涵义、探讨诗歌主旨以及反观其中所折射的周文化等方面,对《关雎》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一、文本涵义的依据《关雎》作为诗经开篇之作,大多认为它是一首情歌,其中关雎与河州象征着东方人始终缥缈朦胧的情感意境,君子以求淑女代表了屮国人的爱情定调,非常含蓄。但细读《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能发现更为深刻的文化意蕴,以下主要是从现存的文木对《关雎》作了一个儒家意义上的理解,同时也略谈

3、了些其他的看法和见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传曰:“关关,和声也。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水中可居者□洲。后妃说乐君子之德,无不和谐,又不淫其色,慎固幽深若关雎之有别焉,然后可以风化天下。夫妇有别则父子亲,父子亲则君臣敬,君臣敬则朝廷正,朝廷正则王化成。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对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用意向来颇有争议,有的认为并不存在这样的意象,它的作用只是为了起兴,引屮出后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的却认为雎鸠成双成对,

4、相和鸣叫是实在的物象,它的存在触发了君子A在求偶的情愫。淑女外在仪态的幽雅娴静,内在性情的美好善良正是君子之佳偶,两人的结合可以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以此作为风化天下的楷模。通过阅读《毛诗正义》,我个人偏向于后一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皇室之道于天下之理的表率作用,其用意非一般的爱情诗所能企及,耐人寻味,值得琢磨。“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毛传曰:“寤,觉。寐,寝也”,郑笺云:“言后妃觉寐则常求此贤女,欲与之共已职也;朱熹《诗集传》则说:“此人此德,世不常有。求之不得,则无以配君子而成其内治之美,故其

5、忧思之深,不能自已。”从中可以略探出两者观点的不同,毛诗郑笺是从咏德的基础对后妃美好性情品德进行了歌颂,从中体现出的是一种风化天下的内涵;而朱熹则更多倾向于“君子”精心选择、努力求取“淑女”之情,表现的是“君子”对“淑女”缠绵悱恻的爱恋和思念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毛传曰:“服,思之也悠,思也。”孔疏言:“毛以为后妃求此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己职事当谁与共之。”郑箋:“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己职事,当谁也共之乎!思之哉!思之哉!言已诚思之。卧而不周曰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后妃的德行是

6、如此的美好,她不仅能替君子分担忧愁,而且还尽自己的能力,去挑选能和g己一起共职事的贤女,为了此事竞反复思忖,卧而不周,可谓“德盛感深也”。“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毛传曰:“宜以琴瑟友乐之”:郑笺云:“言后妃既得荇菜,必有助而采之者。同志为友,言贤女之助后妃共荇菜,其情意乃与琴瑟之志同”。对于此句的文本含义,我以为孔疏说得最为全面,孔疏曰:“作此琴瑟之乐,乐此窈窕之淑女,其情性之和上下相亲,与琴瑟之音,官商相应。无异若与琴瑟为友,然共心同志,故云琴瑟友之。”从中所表达的对后妃的称颂与前文一脉相承,朱

7、熹的《诗集传》则认为“采是采取而择之,友,即是亲爱之意也”,这种解释也正如前文所说的,更倾向于从婚恋的角度去阅读而所得的观点。“参差荇菜,左右?d之。窃窕淑女,钟鼓乐之”,毛传□:“?d,择也。德盛者宜有钟鼓之乐”;郑笺云:“后妃既得荇菜,必有助而择之者。琴瑟在堂,钟鼓在庭,言共荇菜之时,上下之乐皆作,盛共礼也”。综观全诗,可以看到,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诗的解释是大相径庭的。毛传郑笺主要从人伦之情出发,目的在于歌咏后妃之德、风化天下,所以对全诗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对后妃美好性情品德进行赞颂的基础上;而站在婚恋观的角度去解释

8、,则表现的是男女从寻求恋爱对象到结为婚姻的全过程,从中歌咏的是以君子配淑女的完美婚恋观。二、诗歌的主旨通过木文第一部分对文本含义论述,可以看出《关雎》是一首饱受争议的诗,对于该诗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大家都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而却又莫衷一是,没有达到共性的认识,将大家的见解综合起來,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即“咏德诗”、“爱情诗”。“咏德诗”即认为此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