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5795
大小:61.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下如何发挥历史教学的美育功能摘要:现行的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加强对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的研究,把历史学科的内在丰富的美育资源转化成学生对美的追求。关键词:课程改革;历史教学;美育功能现行的课程改革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任务。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加强历史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
2、生活情趣,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对美的现象的追求利用教材图片资源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新教材在形式上有重大的突破,它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有大量的易于感知的图片素材。比如,珍贵的文物古迹、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等,烘托出了浓厚的历史审美氛围,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增强了历史的直观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使学生在审美想象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观性认识和审美情趣。如,商周青铜器上丰富多样的纹饰向学生展示了商周时代精美绝伦
3、的铸造工艺和商周人的聪明才智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阎立本的《步辇图》、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无不以高超的表现手法和深深蕴涵的艺术美的征服学生。另外,在教学中还应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让学生走出单纯从图片上追求图片直观的形式美的低层次美的追求上升到通过挖掘事物背后的价值重新认识事物的内在美的高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美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也对形式美和内在美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重视教材文字内容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文学的美是通过语言、文字、韵律、节奏、结构等因素有机组合表现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科书的诗词、民歌、戏曲、小说等这些能够表现美的素材,加以发挥、渲染进行美感教
4、育。比如,讲到《诗言志歌咏言》一课时,教师可以用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春望》等诗句来衬托唐朝诗歌的伟大成就,以柳永的《雨霖铃》、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等来渲染宋词的幽深意境,以《窦娥冤》片断“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来影射元曲新颖的创作风格。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了中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启迪,深深体味到历史中蕴含的文学之美。又如,讲到名人名言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名言,要求学生理解、背诵这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并组织相关问题的讨论。例如,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被用来激励学生追求真理,追求崇高;通过但丁“
5、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的名言教导学生把握善恶标准和养成高尚情怀。这些都能让学生受到强烈的美的陶冶,学生从中学到了不畏困难去争取成功的坚强的高贵品质,具备了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为理想、为民族、为人类而奋斗的精神。通过教材设置的探究活动沉淀学生的审美意识新课标下,历史课变得丰富多彩。探究活动、参观访问、调查走访等形式有利于审美教育的开展。比如,以“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为题组织历史人物讨论会,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探讨,学习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客观地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辨证地看待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掌握科学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原则
6、和方法;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积极探究问题的意识。活动中,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人物的兴趣,启发或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交流分享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探索,开始重视团队的意识,美化了他们的心灵。2充分发挥史学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对美的内涵的追求历史教学中美的教育常常与德育结合在一起,表现为美德教育。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璀灿思想和精神风貌,是我们进行美育、德育教育的极好教材。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
7、义的情感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勤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顾炎武“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到谭嗣同“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尤其是“五四”以来,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千万革命者,历尽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