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收稿日期: 2004-03-23作者简介: 陆全(1961-),女,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4年5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May.,2004第17卷 第5期 JournalofInnerMongoliaNormalUniversity(EducationalScience) Vol.17 No.5论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陆全(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内容摘要: 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
2、程,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笔者着重对中国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及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中国文化;外语教学;人文素质;双向交流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04)05-0084-0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有利于语言学习。在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中国文化课程,不仅不会冲击英语学习,相反,它使学生在中外语言文化的比较学习中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并对提高学生的跨
3、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在外语教学中开展中国文化教育的目的分析(一)传授本民族文化知识中国文化经历5000年的文明发展,博大精深,浩瀚如海。作为一门课程,我们主要传授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古代教育和科技成就,讲解与欣赏古典文学、绘画和园林艺术及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熟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和道德。学生学习孔孟之道、老庄思想、经学、玄学、理学和朴学的哲学精华,了解孔子、孟子、老子等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以及他们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学习中国几千年的宗教史,
4、掌握儒、道、释,三教合一的中国文化特点,体会中国文化的多重性、包容性,以及突出人文主义精神的中国文化与强调神学的西方文化的差别,理解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格,了解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礼仪之邦”的深刻含义;了解中国文化遗产,追溯中国人审美观的起源;学习“四大发明”,了解“丝绸之路”,领悟古代人的智慧和勇于创造的精神。深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民族文化的发展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从中树立正确的认识观、世界观,不仅培养民族自豪感,而且使他们得到理论思维的训练,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原创
5、性。(二)提高人文素质中国文化教育的另一个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曾经接受比较系统的母语教育,不断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但是,他们的母语文化基础只是在无意识中建立,零碎而非系统的,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学生,对《论语》、《道德经》等哲理书,“四大名著”等古典著作从没阅读不甚了解。在少数民族地区长大的学生,汉文化的知识更为薄弱。到了大学阶段,英语专业的学生主要精力投入在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上,接触的大多是外语材料。而重视英语文化气氛又使他们淡化了母语知识和文化。因
6、此,他们普遍缺少中国文化基础,缺乏中国文化素质,结果是整体素质下降,道德约束减弱,缺乏礼的观念与行为,人际交往中缺乏信赖,抛弃诚信。借助中国文化课,进行文化再教育,学习中国文化知识,阅读相关文化书籍,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了解本民族文化,有意识地吸收精华,加深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84·(三)培养民族感情中国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感情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中淡化民族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有的“非古讽今”,有的主张全盘“西化”。学习的需要使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条件接受外来文化,如果不
7、加以思考分析地全部接受,或者不论场合盲目地模仿,或者“崇洋媚外”,或者对自己文化加以否定,那都不是我们教育者的初衷。诚然,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之间并无优劣好坏之分,但是我们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文化精华,它们滋润着连续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任何一种文明所无法替代和超越的。中国文化课不仅传授文化知识,而且通过历史事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四)在比较学习中促进中西文化共同发展英语专业在开设西方文化课程的同时增设中国文化课,应是两手抓之举。在外语学习
8、或跨文化交际中,学生是以双重的文化心理进行。建立比较系统的目的语文化知识体系能从深层次地了解西方民族思想的起源、风俗习惯、语言及其反映的思维方式和这种思维方式对语言应用的制约;而建立母语文化扎实的基础,则能从另一角度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扩大文化知识储备量,促进知识的平衡,完善知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系统的中西文化知识使学生感悟到中西文化的异同,使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地比较区分,培养文化的敏感度和辨别能力,减少文化错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