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71409
大小:10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椭圆和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方案山西省太原市成成中学张艳萍课题名称《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科 目数学年级高二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学习者分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选修1-1中第二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之后,对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学习。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在坐标系中建立直线和圆的方程,然后用方程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并初步学会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对解析几何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2.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3.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
2、。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自我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2.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加强运算能力,并了解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2.通过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自我的分析、探究、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曲线方程。2.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学资源(1)每位同学准备一块硬纸板,两个图钉,一根毛线;(2)教师自制的多媒体
3、课件;(3)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4《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让学生经历由圆到椭圆的过程,亲手实践,利于归纳定义。(一),提出问题,得出椭圆定义:问题1: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生:圆。问题2:平面内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学生动手实践,发现:当距离之和大于两定点之间距离时,点的轨迹是一个椭圆。问题3:你可否给出椭圆的定义?生: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顶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问题4:去掉“大于”这个条件,会如何?生:当定长等于时,点的轨迹
4、是线段;当定长小于时,轨迹不存在教学活动2回顾旧知,使学生巩固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并加以利用。 (二)启发引导,推导椭圆方程问题1.回顾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归纳求轨迹方程的步骤?生:建立适当坐标系,设动点坐标;找到动点满足的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形式,得出方程;化简;检验。问题2:观察椭圆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坐标系才能使椭圆方程简单?基本原则是什么?生:已经过椭圆两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如图坐标系,推导得出焦点在X轴的椭圆方程问题3:你能从图中找出表示b=的线段吗?”通过观察,让学生理解换元的合理性。这样不仅使方程具有了对称性,而且使字母b
5、也有了明确的几何意义。最后,积极探索如何得到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方程。启发学生,只须将方程中的x、y互换即可得到。4教学活动3利用表格,清晰明了,能够很好地展示知识点,便于对比记忆。 (三)对比总结,深化理解在学习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之后,让学生进行填表,归纳所学。不同点标准方程图形焦点坐标共同点定义a、b、c的关系焦点的位置的判定教学活动4例题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学生认知。而练习题则是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再次考察。 (四)例题讲解,练习巩固1.例题展示 (1)己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距是6,椭圆上一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和是10,写出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B、C是两个定点,
6、BC
7、=6,
8、且△ABC的周长等于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2.练习检测(1)动点P到定点F1(-5,0),F2(5,0)的距离的和是10,则动点P的轨迹为()A椭圆B线段F1F2C直线F1F2D不能确定(2)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F2的距离是(3)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上,a=4,b=1教学活动5让学生自己总结,提高课堂互动性,并锻炼他们的概括能力。而数学思想的渗透,则是对数学文化的熏陶。(五)梳理知识,课堂小结1.知识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42.方法小结: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②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问题③解题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及类比的方法教学活
9、动6布置作业,是对知识的深入利用。而思考题则是对学生深入思考能力的考验。(六)布置作业P42 练习第2,3,5题思考: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则的取值范围是()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