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ID:27857781

大小:3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06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学考试重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64)2、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器官,可以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66—68)3、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65)4、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邻近性、相似性、封闭、连续性、共同命运)(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77—8

2、2)(结合具体事例)5、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70)6、错觉的分类:大小错觉、方向错觉、线条弯曲错觉、线段长短错觉、形重错觉、方位错觉。(71)7、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大脑这块特殊的物质上留下的痕迹。(87)8、记忆的分类:A(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87)B根据记忆内容性质的不同:(1)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它最显著的

3、特点。(2)情绪记忆。这种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等特点。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3)运动记忆。特点:容易保持和恢复。运动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它以形成运动熟练技巧为基础。(4)语词逻辑记忆。特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定义: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根据信息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长短: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瞬时记忆。9、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阶段。(P91-P105)德国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

4、出先快后慢的趋势,在学习停止以后的短时间内,遗忘特别迅速,后来逐渐缓慢,等到了一定时期,几乎不再遗忘了。10、想象是对脑中已有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35)11、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论的角度而言,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12、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和意识,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35)根据想象内容的创造性成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136)13、幻想是

5、一种与人的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14、凡是脱离现实,违背客观规律,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就是消极的幻想,又称为空想。15、凡是在科学世界观指导下,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能够实现的幻想,就是积极的幻想,也称为理想。16、想象的功能:(1)对机体的调节功能【变温左右手】(2)预见功能【跳高运动员】(3)替代功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4)丰富经验的功能【趣味百度】17、想象的综合过程:(1)粘合法(2)夸张,又称为强调(3)拟人化(4)典型化1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

6、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反映。(110)19、思维的种类:(1)直观的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这是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分的);(2)根据思考问题的方向发散思维(三个维度: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辐合思维;(3)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4)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5)按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划分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112—113)20、思维和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思维和语言密切联系,但二者并不等同:思维是现实的反映,

7、它与现实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语言是一种标志、符号,与现实没有必然的联系。21、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心理历程。2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动机强度(2)知识容量与结构(3)思维定势(4)酝酿效应(5)思维策略(6)问题情境(7)功能固着(解决问题时,因个人在知觉上受情境中条件既有功能的影响,致使问题不易解决的情形)23、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各种心理现象所共有的特征,即它伴随于所有心理过程的始

8、终。(31)24、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种。(35)25、引起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2)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和经验。26、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