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

ID:27850072

大小:294.1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6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_第1页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_第2页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_第3页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_第4页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第16讲 特殊解题方法(含解题思路).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特殊解题方法  【穷举法】解答某些数学题,可以把问题所涉及到的数量或结论的有限种情况,不重复不遗漏地全部列举出来,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就是穷举法。  例1从甲地到乙地有A、B、C三条路线,从乙地到丙地有D、E、F、G四条路线。问从甲地经过乙地到达丙地共有多少条路线?(如图3.28)  分析:从甲地到乙地有3条路线,从乙地到丙地有4条路线。从甲地经过乙地到达丙地共有下列不同的路线。  解:3×4=12  答:共有12条路线。  例2如果一整数,与1、2、3这三个数,通过加减乘除运算(可以添加括号)组成算式,能使结果

2、等于24,那么这个整数就称为可用的。在4、5、6、7、8、9、10、11、12这九个数中,可用的有_______个。(1992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  分析:根据题意,用列式计算的方法,把各算式都列举出来。  4×(1+2+3)=24(5+1+2)×3=24  6×(3+2-l)=247×3十豆十2—24  8×3×(2-1)=249×3—1—2—24  10×2+l+3=2411×2+3-l=24  12×(3+1-2)=24  通过计算可知,题中所给的9个数与1、2、3都能够组成结果是24的算式。  答:可用的数有9个。 

3、 例3从0、3、5、7中选出三个数字能排成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有_________个。(1993年全国小学数学竞赛预赛试题)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数字可知:  三位数的百位数只能有三种选择:  十位数在余下的三个数字中取一个数字,也有3种选择;  个位数在余下的两个数字中取一个数字,有2种选择。  解:把能排成的三位数穷举如下,数下标有横线的是能被5整除的。  305,307,350,357,370,375;  503,507,530,537,570,573;  703,705,730,735,750,7

4、53  答:能排成18个三位数,其中能被5整除的有10个数。  例4数一数图3.30中有多少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分析:为了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图中有多少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可以把三角形分成A、B、C、D四类。  A类:是基本的小三角形,在图中有这样的三角形16个;  B类: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在图中有这样的三角形7个。6个尖朝上,一个尖朝下。  C类:是由九个小三角形组成的三角形,在图中有这样的三角形3个,尖都朝上。  D类:是最大的三角形,图中只有1个。  解:16+7+3+1=27(个)  答:图中有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5、共27个。  【设数法】有些数学题涉及的概念易被混淆,解题时把握不定,还有些数学题是要求两个(或几个)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或者倍数关系,但已知条件却十分抽象,数量关系又很复杂,凭空思索,则不易捉摸。为了使数量关系变得简单明白,可以给题中的某一个未知量适当地设一个具体数值,以利于探索解答问题的规律,正确求得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就是设数法。设数法是假设法的一种特例。  给哪一个未知量设数,要便于快速解题。为了使计算简便,数字尽可能小一点。在分数应用题中,所设的数以能被分母整除为好。若单位“1”未知,就给单位“1”设具体数值。  例1判断下列

6、各题。(对的打√,错的打×)  (1)除1以外,所有自然数的倒数都小于1。()  (2)正方体的棱长和它的体积成正比例。()  以上各数的倒数都小于1,就能猜测此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第(2)小题,给正方体的棱长设数,分析棱长的变化与其体积变化的规律。  由上表看出,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体积扩大8倍;棱长扩大4倍,体积扩大64倍……这不符合正比例的含义,就能断定此题的说法是错误的。  几分之几?  分析:先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假定女生人数为60人。男生人数则为    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几分之几,则为    解:通过设数分析

7、,理清了数量关系,找到了解题线索,便能顺利地列出综合算式。       。     分析:这道题似乎条件不够,不知从何下手。不妨根据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给从A地去B地的速度设一个具体数值试一试。  假设去时每小时走20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路程就是:    沿原路回家的速度则为:    回家时所需的时间则为:      解:把全路程看作单位“1”。    例4已知甲校学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0%,甲校女生数是甲校学生数的30%,乙校男生数是乙校学生数的42%,那么,两校女生总数占两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是____。  (1993年小学

8、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试题初赛B卷)  分析:题中没有给出具体数量,且数量关系错综复杂,不易理清头绪。我们不妨把乙校人数看作单位“1”,给乙校学生人数假定一个具体数值,这样就化难为易了。若假定乙校学生为500人,则甲校学生为:  500×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