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02577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田慧生教育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升教育品质呼唤智慧型校长作者:皿慧生注:田慧生,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对个体而言,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对教育而言,教育智慧则首先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型校长应具备这样几个特征: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有个性。要把这样几种品质集中在一起,并有所表现。■乐于学习、勤于思考、敏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是智慧型校长成长的基本策略。推荐内容>>田慧生:智慧型校长的特征>>田慧生: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校长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逐步深化,我国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管理实践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对中小学教师、校长而言,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
2、在教育理念、管理模式、教学实践及评价等方面。可以说,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正面临改革攻坚的一个新阶段。面对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寻求解决方案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制约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品质,需要教育智栽,呼唤智栽型校长大批涌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智慧首先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同时,智慧是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出来的。CFP供图什么是智慧、教育智慧何谓智慧?不同的认识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智慧首先是每一个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一个有智慧的人总是
3、充满了活力,这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重要表征。从具体的形成过程看,智慧总是和每个个体所生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智慧是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111来的,并且需要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得到提升。然而,智惹不简单地等同于知识,亦不简单地等同于经验。智慧的构成是一个复合体,它包含知性、理性、悄感、实践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在这些层面上予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智慧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系统接受教育的时期,早期教育阶段可为人生智慧的形成奠泄最为•重要的基础,这是其他任何活动无法替代的,智慧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同时,智慧是需
4、要一生去追求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人对解慧的追求会有所不同,人生的历练对一个人智慧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理解才更为深刻,对“逆境是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的意义才更加珍视。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身处逆境,只要能够勇敢地面对、很好地总结,这个过程就会成为智慧生成的重要源泉。推荐内容〉〉田慧生:智慧型校长的特征>>皿慧生: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校长教育在人类智慧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人们关于教育与智慧关系的一个基本看法。尽管如此,却不能简单地得出教育能自然地开发人类智慧的结论。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品质的教育,对智慧开发的意义和价值是大不相同
5、的。良好的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启迪和开发人的智慧,不良的教育、违背规律的教育则会扼杀人的智慧。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智慧这一根本性问题。对个体而言,智慧是人生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对教育而言,教育智慧则首先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高品质、高境界的教育,必定是包含智慧的、富有智惹的。因为正是在智慧的影响之下,教育才具备了高的品质和境界,教育的品质、境界与教育解慧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教育品质与教育智慧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性,教育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育品质的标志。我们看教育是不是具有高的品质,实际上同时在作这样一个判断,即教育是不是富有智慧的教育,具体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市
6、、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境界。真正高境界、高品质的教育,不管教什么、以什么方式来教,追求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造就每一个幸福的生命、为每一个受教育者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奠定基础。这既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和目标,也是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对教育智慧的追求,不能仅限于教育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某一环节,必须在教育的整体中全面体现,即教育智慧应当渗透、内化于包括教育目的、教育价值、教育过程、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在内的学校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教育智裁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校长的教育管理行为予以体现的。在教育教
7、学实践中、学校日常管理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和校长对于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无论校长还是教师,具备不具备应有的教育智慧,首先在于对工作的规律是否了解、是否做到了规律性把握。对教育工作规律性的把握,是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长期不懈追求的目标,具体体现在日常教学、管理的一点一滴之中。尽可能地懂得教育规律,对所做的一切有规律性的把握,是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最根本保障。规律性的把握是底线,是最低要求。与此同时,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