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40074
大小:17.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7~8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开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数学信息,能够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确定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步列式解答相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
2、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解决方法 1.课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说:“我们一共摘了42个桃。” 提问: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食物? 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案:(1)每天吃的个数同样多。(2)每天吃的个数不同,如: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3、 谈话:(课件演示长尾猴说:“每天吃9个,吃了3天。”)这两只小猴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想小猴会如何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食物,从而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问题“这两只小猴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整理已知的信息,熟悉问题情境。]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估计学生会提出:吃了多少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 谈话:我们先来解决其中一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个桃?你能独立解决吗? [设计意图:变静态展示问题为动态生成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4、] 2.探究解决方法。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再进行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有下面两种想法:(1)从条件想起。根据每天吃9个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长尾猴吃了多少个桃,再用一共摘了42个桃减去吃的桃,得到还剩多少个桃。(2)从问题想起。要求还剩多少个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个桃和吃了多少个桃,已知摘了多少个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个桃。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
5、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如果学生不能想到从问题想起,则进行如下引导:要求还剩多少个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吃了多少个桃,怎么办? [设计意图:预计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案,可以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对自如。让学生在尝试、交流、反思的过程中,明确不论是从问题想起,还是从条件想起,都要确定第一步求什么,有利于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谈话:你能根据上面的讨论,自己列式解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列式,教师板书: (1)吃了多
6、少个桃?9×3=27(个) (2)还剩多少个桃?42-27=15(个) 提问:9×3求得的是什么?42-27为什么会得到剩下的呢? [设计意图:对上面两个问题的讨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明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引导反思,形成思路。 提问:为什么要先算已经吃了多少个桃? 4.迁移解题思路。 出示“试一试”。 毛毛猴说:“我一共摘了42个桃。”长尾猴说:“第一天吃(9)个,第二天吃(12)个(用学生课始时提出的数据)。”大卡提出问题:“还剩下多少个?” 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
7、,应先求什么?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与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并及时发现下面两种解法,指名板演: (1)9+12=21(个);42-21=21(个)。 (2)42-9=33(个);33-12=21(个)。 组织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表述第一种方法
8、的思考过程,并提问:这样解答与例题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要先求已经吃了多少个) 交流第二种方法。提问:这种解法先求什么?与第一种解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在解法上的相同点,比较“试一试”的两种解法的不同点,既迁移了例题的解题思路,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分层练习,逐步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