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34385
大小:76.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思想政治教育=i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研究一、选题的意义新居民子女是指年龄在6-16岁Z间随父母在城市或其郊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法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对彖。改革开放以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父母进城的新居民子女在我国已超过2000万。他们的教育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城市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新居民子女平等亨受国家赋予的教育权是新居民权益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关注新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与提高我国全民族素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须引起全社会重
2、视。浙江省嘉兴市是外来人员迁入较多的一个城市,新居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表现得更为典型。究其原因是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明确的管理主体,缺乏系统、积极和有效的社会教育,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户籍制度的局限性,管理体制滞后,教育政策法规执行难,家庭教育条件差等。在这诸多的原因屮,家庭教育是关键,因为家庭是新居民子女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他们城市化的初始环境,家庭教育的质暈和水平对孩子社会化的完善程度有着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我选择了新居民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作为我的研究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希望可以引起人们对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关注,促进
3、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均等,日前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其次,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利于促进边缘群体与城市的融合,维护城市的稳定,保证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以嘉兴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嘉兴市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指出其小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过于溺爱、放任不管、缺少亲情沟通、缺乏民主等;从家庭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入手剖析问题的成因,并尝试提出改善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家庭、学校、社会几个角度入手,剖
4、析导致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这几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合理化建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新居民子女平等享受国家赋予的教育权是新居民权益保障体系,提高我国全民族素质,促进我国公民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思路(一)研究的具体步骤:1.根据所选课题,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为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2.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身边实例,形成观点,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3.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文笔流畅,字迹工整。在时间
5、上严格遵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做好本论文的撰写工作:确定论文选题:2010.9.20-2010.9.30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2010.10.12-2010.10.30完成论文初稿:2010.11.1-2011.3.20修改论文并定稿:2011.3.21-2011.4.14上交材料:2011.4.15-2011.4.20准备论文答辩:2010.5.1-2010.5.6(二)研究方法:对于本课题,我主要采収文献法、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研究。1.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查阅相关的专著、论文、期刊、报纸和网上资料等,经过认真筛选,把自己所需要的资
6、料先记录下来,做好笔记,以供写论文时参考。2.访谈法对几位“新居民”子女及其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家长的想法、管理方式、家庭背景,为论文打好基础。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课题,设计调查问卷,为全面了解嘉兴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工作,更为深入的调查、分析高中生消费现状边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三)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三部分。前言先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一部分,分析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根据调查数据,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影响新居民子女教育的因素加以分析,指出制度
7、性原因是造成新居民子女教育困难的根本原因;第三部分,提出改善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强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要做到“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质量。一、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一)家庭教育环境、条件差(二)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三)家长忽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四)社会对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关注太少二、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一)家庭因素1.父母的文化素质2.子女人数3.父母的职业4.父母的教育观念5.夫妻、亲子关系(二)外部环境因素1.学校教育2.家庭周边环境3.大众
8、传媒三、改善新居民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一)提升新居民自身素质是关键(二)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根本(三)社会、政府关注是保障五、主要参考文献[1]胡英.2000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新特征[J].中国国情国力,2001(9).[2]刘剑斌,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