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18207
大小:75.5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迁移能力的培养膝新文(乌鲁木齐市77中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数学知识应用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所对应的心理核心是迁移。迁移是指前面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已经获得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牛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引领和培养学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逐步构建他们新的认知结构,鼓励探索,提供机会积极参与,促进学牛正迁移的能力。【关键词】迁移;正迁移;应用能力;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观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是
2、新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发生冲突,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一般分为输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图示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新的数学知识输入阶段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理解阶段新的数学认知阶段运用阶段预期目的在这里我门主要对“运用阶段”作一个讨论与分析。数学知识应用是数学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它所对应的心理核心是迁移。所谓迁移,就是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前面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或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凡是先前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3、的叫正迁移。如:会骑自行车的人,再学骑摩托车就比较容易;先学加法,就易学会乘法。否则,就是负迁移。因此,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1.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木上是一直按照讲解法或是讲练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的,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以下五个步骤:复习引导一一讲授新课一一练习巩固一一课堂小结一一布置作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逐渐显露。90年代后期流行的“目标教学法”中体现的较明显。从上课开始便使用各种方式方法告知学生;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
4、这个过程叫做展标)。这种教学方式曾经在我国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与培养“双基”有相当的关系,也比较适合应试教育的要求。当然,我们在这里重申,它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不能抹杀,也无可厚非,但这种教学方式观念上的缺陷是十分明显的。相对新吋代的素质教育体系,也很不匹配。因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总是将问题的过程全盘托出,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新问题的探究。同吋以人量重复的习题来保证教学成绩,口解法单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面对应试教育下的及格率与升学率的压力,
5、十几年如一日的疲于奔命,教学理论水平下降,看不到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发展,同时使得所教的学生的数学心理水平,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一个年龄段便停滞了。或者说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这从几年来的高考中应用题的考查可见一斑。如1993年的灯光照明问题,水池造价的计算,到2002年的汽车保有量问题,2003年的台风问题等应用试题,这些题并不是很难,但在得分率上与其他相同档次的考题相比要低得多。对比前面叙述过的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阶段来看,其核心问题一一数学的“正迁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是没有把握好的。随着吋间的
6、推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逐渐养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这是在老师授课方式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形成的,以至于造成最终的结果。这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和深刻的反思。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也呼唤着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形成积极探索和创造性的心理态势,能对数学的本质产生-•种新的领悟,进而生动活泼地参与“做数学”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期望。2•我们的观点有实验表明,迁移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的练习,比无指导的练习更能产生较大的正迁移,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负迁移的产生。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期望至少是在目前的情形下,如
7、果我们能充分借助于课堂授课的优势,借助于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个优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启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探索和挖掘题目的实质,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帮助学生分析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索能力,信息加工、进行操作、组织和转化能力,以及得到新信息的能力,便能逐渐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念,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内在动机。若在长期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注重正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和实践机会,便能使学生逐步提升对数学问题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
8、为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是为日后的创造性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的。况且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锻炼,何乐而不为呢?3.理论依据3.1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师要注意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条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