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47516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的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的研究述评摘要: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的问世,不仅关系到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诗教观,是《孔子诗论》研究非常重要的方面,众多研究者都对其说《诗》特征、与中国诗教传统的关系、从整体上或单就某方面研究《孔子诗论》诗教观等提出了价值可贵的观点。中国5/vie 关键词:上博简《孔子诗论》;诗教观;研究述评 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自公布以来,成为简帛研究的焦点。它的问世,不仅关系到孔子诗学思想的研究,而且也关系到整个《诗经》学以及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为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
2、些分歧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依据和研究空间,为《诗经》和中国诗学传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点,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也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思想等方面的研究予以更为深厚的根基和底蕴。 一、关于说《诗》方式、特征方面的研究 陈桐生在论文《〈孔子诗论〉的论诗特色》中将《孔子诗论》论诗归纳出四大特色,一是它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说《诗》方法,但并未形成统一的稳定的说《诗》形式,在说《诗》方法上处于由先秦向汉代过渡的形态;二是高举孔子旗帜,继承孔子《诗》学思想;三是以思孟学派的性情学说论《诗》,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四是它从作品本身出发,而不是像汉代四家诗那样以史论《
3、诗》。 陈桐生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诗渊源考》指出:“《孔子诗论》解说了近60首《诗经》作品,作者在解说诗旨时参考并吸取了此前古籍中的说《诗》观点,在旁搜博采的基础上再出以已见,构筑起自己的《诗》学大厦。”[1]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柯马丁(MartinKern)在《说:之文理与义理》论文中指出:“《诗论》不是关于《诗经》的综论,也不能仅凭推测便将之系于古代中国的某位名入名下。相反,它是一篇特殊的学校文本,是一种教学手段,用来教导如何释诗、用诗。据此而言,文本的写作相当独特,因而也格外重要,它为我们理解周代楚国地区特殊语境中具体的释诗、教诗活动提供了洞见。而且
4、,作为迄今所见的最早此类文本,它促使我们不仅就《毛诗传》提出质疑,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对我们所持的、自宋代以来的现代读法本身提出了质疑。”[2] 曹建国在《孔子论与上博简之比较》中,把上海博物馆藏《孔子诗论》与《论语》等传世典籍中记载的孔子论《诗》的内容作了比较,得出:“以往人们认为孔子对《诗》只有使用层面上的阐发,今据上博简《孔子诗论》则可知孔子以‘情志’论《诗》,对《诗》旨也有精确允当的阐释。”[3] 张明在《〈孔子诗论〉与春秋时期诗学观念之比较》中又将《孔子诗论》同《左传》、《国语》所反映的诗学观念相比较,分别得出三个相同和不同之处,以此来看《孔子诗论
5、》于春秋时期诗学思想的关系。 赵东栓在《与荀子论》指出:“《孔子诗论》是孔子诗教及后学阐释的产物,基本上体现的是孔子的诗学思想,而先秦最后的儒学大师荀子的论《诗》,与之存在着一些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风》《雅》《颂》来看,二者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近的观点,这说明《孔子诗论》与荀子论《诗》存在着源和流的学术联系。”[4] 桑大鹏在《主体性的遮蔽与敞开――与论诗方式的差异》论文中,指出:“《孔子诗论》……带着个人的体验……达到文本与主体情志的融合共生,这种‘带着个人体验’的主体性阐释是孔子论诗方式的根本特征。《毛诗》悬置文本本义,却刻意经营
6、诗歌对于王公大人的刺美之旨,指向政治教化,建立了文本意义的体外言说机制。不同的观照视角和感知方式导引出相异的文本意义生发之路,折射了阐释者主体性之遮蔽与敞开的倾向。”[5] 孔德凌在《从看先秦与汉代说之异同》文章中,通过分析上博简《诗论》,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二、从总体上研究《孔子诗论》诗教观 张蕊从孔子如何教《诗》的角度看其教《诗》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诗》的特点,认为孔子教《诗》的方法中要有讲解、启发、讨论,把教《诗》的特点归纳为三点
7、,即重情、归礼、诗乐结合;或者把《孔子诗论》放在其大的历史背景中探讨,如刘冬颖在《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诗三百〉的经典化源流》中论述了其形成的源流及与先秦时期用《诗》风气的关系,“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推进了《诗三百》的普及,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引《诗》、证《�》比比皆是,《孔子诗论》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孔子诗论》与先秦的用《诗》风气是密切相关的,而《毛诗序》与之是一脉相承的,所注重的都是《诗》的教化作用,《诗论》释《诗》与汉儒解《诗》的方式、内容、思想内涵又有很多差别,对《诗三百》走向经典《诗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6] 三、单就某一方面来研究
8、《孔子诗论》诗教观 周恩荣在《〈孔子诗论〉的思维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