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41330
大小:59.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沟通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肾衰血透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沟通技巧陈兆蓉(四川省成都市郫县中医医院611730)【摘要】目的分析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总结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方法将我院2011入院的血液透析患者共计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对2组不良情绪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不良情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沟通技巧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肾袞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词】慢性肾衰血透患者心理特征沟通技巧按照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类的任何疾病都受到包括生物因素在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对于慢性
2、肾功能袞竭血透透析患者来说,尽管血液透析可以改善症状,但由于病人离不开血透机,治疗时间长,病人不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加上透析的医疗费用昂贵,在经济上及精神方面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影响了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资料共计72例,均为2011年血透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常规护理+心理心理沟通)和对照组36例(常规护理)。干预组男20例,女1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年龄、性别、病史及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
3、理基础上给予有效的心理沟通。1.2.1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沟通技巧。肾袞血透患者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顾虑太多,情绪低落,精神不佳,造成了患者的不良心态。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特点后运用正确的交流技巧与患者进行沟通,告诉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就能够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的生活保持较为理想的状态,以此来稳定患者的患病情绪;对一些患者,不能对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下护士需对病人进行医学健康教育。向患者提出若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将引起视网膜病变。肾脏、心血管、感染等并发症,并且对患者的日常不良生活习惯给予正确引导。1.2.2治疗中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沟通技巧。患者在治疗吋会产生
4、不冋的临床症状,II对检査结果过于扔忧,出现一点变动就会倍感焦虑。护士应在理解患者的前提下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并当心情平静之余给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消除恐惧,尤其是对于情绪极为低落者更要进行细心的引导,护士需要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不仅在治疗上给予关心,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也要做出相应的贴心照顾,这样就能让患者感到温暖,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1.2.3护士应对病人起居,生活护理进行合理的规划,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进行自我调整。1.2.4评价方法:发放调查表。调查表内容是参照SCI-90自评量表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20个影响因素。1.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不良情绪与
5、对照组相比差异奋显著性(P>0.05)表1患者SCL—90各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人数分布2.讨论3.1帮助透析患者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在刚开始透析时,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对刚开始透析的患者,护士应尽快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及工作人员,介绍有关知识,使患者对透析反应有心理准备,并掌握自我护理措施,另外让效果较好的老病友介绍经验对顺利控制心理应激也冇很人作用。3.2沟通应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疾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需要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环境因素,医学认知情况合理进行沟通。而沟通内容需要以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临床治疗为主,这样才能让患者全面熟悉自己的病情。日常护理中
6、,位该安排病人安全适量的自我训练,增强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或解除社会心理的刺激因素,在心理因素方面避免受到病情的影响,最终实现良好的治疗效果。3.3沟通的过程注意方式、方法、语气等事项。在交流沟通时,护士需要面带微笑,语气用词缓慢,清晰恰当,这样才能给患者创造出和谐的交流氛围,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医生和护士在与患者交谈吋,可以抓住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交流,先调动患者交流的兴趣,然后再将话题逐渐转移到医学治疗上,这样就能增加患者对交流的兴趣和参与度。3.4冇效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际操作技术,敏捷的分析判断能力,还应有比较丰富的医学边缘学科知识,具备
7、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沟通应不拘泥于形式,采用综合手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而方法,让其了解病情,解决其问题,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地更新知识,既要重视应激与健康的理论知识的学4,又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技术上精益求精,生活上无微不至,让病人感到关爱和贴心,有益于病人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有益于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高。参考文献[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2】王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