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

ID:27637764

大小:10.11 MB

页数:227页

时间:2018-12-03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_第1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_第2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_第3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_第4页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_第5页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科 陈敏医院感染发生、发展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关消毒的记载19世纪中期出现的产褥热导致大批产妇死亡,医院曾因此被称为“死亡场所”、“产妇死亡之门”1847年塞姆尔韦斯通过对产褥热的研究,于1861年发表了“产褥热的病原学观点和预防”而成为医院感染研究的先驱Nightingale率先实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1867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提出感染是在人与人之间通过手、医疗器械、敷料进行传播,最早提出

2、了消毒的观点,使手术感染率从45.7%降到15%;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细菌,并采用加热方法来减少细菌的数量,从而减少感染。NightingaleListerThePast巴斯德1928年,英国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医院感染的发展进入抗生素时代: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的特殊效果削弱了医院对灭菌技术的重视随着抗生素的不断研发,耐药菌株开始出现,医院感染的性质发生了改变:MRSA的爆发流行,20世纪50年代G+菌感染60年代G-杆菌逐渐增多70年代英国出现第一个感染控制护士,开辟了感染控制的新纪元,从此医院感染转向无菌技术与抗生素结核解决感染问题几

3、个概念抗感染药物:杀灭或抑制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供全身应用的药物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微生物药物: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生素:在高浓度下对一些特异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产物(次级代谢物)及化学合成的抗生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抗寄生虫作用的微生物产物也属。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抗结核、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化学药物消毒灭菌药:不可内服、毒性强、仅供局部使用的化学消毒剂,如来苏儿、新洁儿灭、碘复等在各种病原微生物中,以细菌最常见和最重要,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

4、性目前为关注焦点正常菌群和临床常见病原菌研究证实:人体各部位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如皮肤、口、咽、肠道等),这些微生物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和繁殖的现象称“定植”,定植的细菌称“正常菌群”。正常菌群对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微生态失调引起: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和内源性感染微生物的致病性是相对的临床常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革兰阴性菌:需氧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需氧或兼性厌氧杆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厌氧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其他细

5、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常见病原菌病毒:肝炎病毒、水痘病毒、流感病毒、轮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真菌: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球胞子菌、隐球菌、曲菌其他:卡氏肺胞子虫、弓形体、隐胞子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梭状芽孢杆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耐药性产生因素天然突变产生获得性耐药性或质粒介导的耐药性抗生素选择性压力-耐药菌株过度繁殖罕见的耐药菌株xx耐药菌株优势菌接触抗生素xxxxxxxxxx细菌耐药性分为天然及获得性两种,前者一般不会改变,后者系由细菌DNA的改变即染色体突变、质粒重组或获得耐药质粒而产生,经质粒介导的耐药性在自然

6、界最多和重要,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是抗菌药物广泛应用,尤其是无指针滥用的后果,加之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和抗菌药物本身其他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理应用和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PRSP、MRS、VRE等耐药细菌的日趋增多以及VRSA等新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临床抗感染治疗越来越困难β-内酰胺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问题如产ESBLs的大肠艾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高产Ampc酶的阴沟、产气、聚团等肠杆菌属非常严重,明显加重医药费用负担,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细菌感染耐药性发生的机制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是细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7、。灭活酶:β-lactamases,几乎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某些染色体介导的β-lactamases。临床主以TEM-1最为普遍和重要,其次为OXA-1超广谱β-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杆菌、克雷伯杆菌、粘质沙雷氏菌、不动杆菌等AmpC酶:阴沟肠杆菌、假单胞菌属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金葡菌、表葡菌、D组链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可产生此酶氨基糖甙类钝化酶:多由质粒控制产生,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发生的机制抗生素的渗透性障碍靶位的改变细菌代谢状态改变营养缺陷型MRSA可产生一种新的PBP-2’等耐药细菌的频繁出现主要原因是耐药基因或质粒在病原细菌中

8、的播散:抗生素使用不当,选择出耐药菌和破坏了正常菌群。背景资料抗菌药物:医院内和社会用量最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