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ID:27631570

大小:8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保肝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雷艳红(吉林省中医院药剂科130021}【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丙药组。每组各50例,观察全部病例治疗前、后查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肾功能、肝胆脾B超,每两周查一次肝功能。结果治疗后除ALT恢复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其它项目的恢复情况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V型胶原、LN、HA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2、gt;0.05;治疗后比较,中药组较丙药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提高肝功能改善率及抗病毒的应答率,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药肝功能抗病毒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感染率达60%,其中10%〜15%可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并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目前尚无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由于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抗HBV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也使中医药抗HBV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根据我院2008年4只至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采取中药和丙药两

3、种治疗方法,旨在找到能起到抗病毒变异,提高整体疗效的治疗方法。现将材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资料根据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入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2-67岁,平均33.46±9.25岁,病程1-10年,平均3.44±1.23年。肝肿大88例,脾肿大8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两药组。每组各50例,两组病人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乏力、食欲不振及尿黄,皮肤巩膜均有黄染及不同程度的肝脾肿大,B超显示肝脏实质冋声增强、增粗,门脉直径在1.0〜1.3c

4、m之间。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甘利欣针,阿拓莫兰针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中药煎剂敷贴肝区,配合肝病治疗仪照射,1次/d,30min/次,21d为1个疗程;(2)药物:自制中药煎剂分为急肝I号和慢肝I号,由本院中药制剂室按比例配制,其组成分别为:急肝I号:绵茵陈30g、焦山栀12g、生大黄15g、醋柴胡12g、炒白芍20g、广郁金15g、猪苓30g、茯苓30g、苍术30g、田基黄30g、虎杖根30g、石菖蒲15g;慢肝I号:垂盆草30g、蛇舌草30g、赤芍15g、白芍15g、炒当归15g、枳壳12g、制香附12g、

5、丹皮20g、地龙12g、莪术15g、石见穿15g、鱉甲12g;本次观察均用药一个疗程。1.3观察项B观察全部病例治疗前、后查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肾功能、肝胆脾B超,每两周査一次肝功能。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治疗后除ALT恢复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其它项0的恢复情况中药组较对照组均冇显著性差异(P&

6、lt;0.05)。见表1表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比较(x-±s)注: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2.2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IV型胶原、LN、HA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中药组较西药组均奋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比较(x-&plUSmn;幻注:两组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是嗜肝病毒,B前发现有甲、乙、丙、丁、

7、戊等肝炎病毒。CHB是由HBV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肝脏损伤;中医学认为CHB的病因是“湿热疫毒”,既具有传染性质的湿热毒邪,病机为“正虚邪恋”,所以CHB的根本原因是“邪毒”和“正虚”,这与现代医学的“病毒”与“免疫失调”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中医学认为,正邪交争是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它存在于CHB病程的始终。正即正气,包括人体肾气、阳气和抗病能力。邪即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子,针对HBV来说,是湿热性疫毒,具有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