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在高中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在高中新教材的教学中如何实现“情感目标”吴兆丰 刘 明(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211500)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学习数学的情感主要指兴趣、态度、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终生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布卢姆明确将“情感”列为教学目标三大领域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将“情感”定为“发展性领域”课程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1]要求“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并将“情感”定为重要的课程目标.新大纲[2]中将好奇心、兴趣、意志、信心等情感因素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学中怎样实现“情感目标”呢?结合高中新教材的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的体会:1培养学生对数学信息的亲近感、接受欲1.1让学生亲近教师中学生所摄入的数学信息材料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直接影响他们摄入数学信息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对数学的“钟情”、对工作的“敬业”,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数学的美好神奇,我们娓娓道来;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力求信手拈来.这样,学生在欣赏到数学之美的同时也欣赏到教师的教学之美,就会对教师由
3、衷地敬佩.“亲其师,信其道”,进而学生就会产生“情感迁移”,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直至向往与追求.同时,我们应注意与学生平等相处,甘做”平等中的首席”,发扬教学民主,实施愉快教学.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重视慰藉学有困难的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拨动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之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与学生沟通的“移情点”,及时消除、转化消极情感,形成积极的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情感.通过丰富的语言、动作和表情,在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间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师生亲近和谐、心灵交融,产生情感共振,形成情感动力.愉快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极大兴趣,增强他们接受数学信息的主动性,使学生在
4、不知不觉中对数学信息由亲近到投入直至乐而忘返.1.2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我们知道,认知对情感有能动的制约作用,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是产生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高中数学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削枝强干、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并汲取了国外教材(如英国SMP等教材)的风格,界面亲切,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接受欲望.新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关键在于教师的“操作”.教学中,应严格执行《新大纲》,切实降低教学起点.如“简易逻辑”这一内容,定位在“简易”;“三角函数”则“重函数、轻变换”等等.而不应“深挖乱补”、“一步到位”,或者“加快进
5、度”,否则,容易使原本亲切的教材变得面目可憎,造成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消极情感,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难以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学中要多从直观、自然的背景出发,如我们用教室作为立体几何的素材,叫高个子学生站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确定性,以学生和座位的对应引出映射的概念等等.我们还应注意采取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例如在高一入门阶段,注意与初中内容的衔接,多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至高二年级再逐步提高能力要求,高三结合选修区别要求.再如对某些概念(如函数、不等式)及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等)的理解,要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的反复学习来不断深化对概念
6、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同时,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同一教学内容,教学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形成愉悦的情感.1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创造性1.1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2.1.1 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大纲》强调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以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为主线,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设置悬念、疑问、矛盾,以引起学生的困惑、惊讶、愤悱等情绪,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使他们产生不能自禁的“激情”和适度的“焦虑”,促使他们“再发现
7、”式地学习.避免因启发过多造成变相的注入而产生困惑、厌烦等消极情感.例如:在“二面角的大小”的教学中,我们这样设计:①学生自己演示书本的开合,体会二面角有不同的大小.②笔者问:“能否直接度量二面角的大小呢?”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各抒己见,并询问学生所给出的度量方法的合理性,如果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度量方法,则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会度量什么角的大小?”启发学生将二面角转化为平面角进行度量.③笔者问:“平面角的顶点应放在什么位置?平面角的两条边又该怎么处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