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72599
大小:113.23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04
《资产证券化制度安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资产证券化制度安排一、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进1、基础资产方面2、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二、资产证券化的相关制度安排1、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2、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制度3、资产证券化的税收制度4、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制度三、以MBS的产品谱系为例介绍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四、以美国次债危机为例反思资产证券化的功过是非一、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进要探讨资产证券化的历史演进,发现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寻找其演进的痕迹:一是基础资产当面,二是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活动的发展历程。1、基础资产方面商业银行作为基础资产最大的提供方和最重
2、要的市场参与者,其相应的管理理念对相关基础资产的形成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简要介绍一下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以此来反映资产证券化中基础资产方面的内容:由于在本部分只涉及到资产,故只介绍资产管理理论,相关的负债管理理论和中间业务管理理论,以及综合管理理论不做介绍。资产管理理论强调负债是银行既定的前提,资产的规模受负债规模的制约。银行管理层所能做的只是在既定的资产规模基础上,努力实现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它十分注重使资产在期限上同负债相匹配,注重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及分层次的准备金,还注重银行资本的充足性。(1)真实票据
3、论。这种理论也叫商业贷款理论,源于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书,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同商业流通有关的闲散资金,都是临时性的存款,为了保障随时偿付提存,银行资产必须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而银行只适宜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联系的商业贷款。这种贷款具有自偿性,即随着物资周转、产销过程完成,贷款自然地从销售收入中得得到偿还。据此该理论强调贷款必须以商业行为为主在础,以真实的商业祟据为抵押,一旦企业不能偿还贷款,银行即可根据所抵押的票掘,处理有关商品。根据这一理论,银行不能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长期设备
4、贷款和农业贷款,更不能发放用于证券投资的贷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真实票据理论占据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支配地位,对于自由竞争条件下银行经营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理论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它未考虑到短期存款的沉淀部分和长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忽略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潜力。其次,它对贷款多样化的否定不利于经济增长。第三,自偿性贷款未必能保证贷款的收回,有时长期贷款里可靠。第四,自偿性贷款随商业周期而波功,将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2)转换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政府借债的需要并随着金融市场
5、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证券增多,金融资产流动性加强,银行家对资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提出了资产转换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银行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在于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否转让变现。只要银行所掌握的证券易于在市场上出售,或易于向央行再贴现,只要银行的贷款有可以拍卖的抵押品,或可转让给中央银行,那么,银行资产就不必非限于短期商业贷款不可。这理论为银行的证券投资、不动产贷款和长期贷款打开了大门。在转换理论的影响下,银行资产范围显著扩大,业务经营更加灵活多样。但是,转换理论片面强调证券的转手,而忽略证券和贷款资产的
6、真正质量,忽略了物质保证,为信用膨胀创造了条件。同时,它没有重视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未考虑到在危机期间证券的大量抛售和价格暴跌而引发银行资产的巨额损失的可能性。(3)预期收入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期间景气的消失使经济危机的阴影加深,为了剌激投资和扩大市场,多样化的资金需求先后产生。不仅短期贷款的需求有增无减,而且产生了大量的设备和投资贷款需求。随者生产过剩矛盾的突出,消费信贷的需求也在增长。旨在促进消费信贷和项目投资的预期收入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任何银行资产能否到期偿还或转让变砚,归根到底是以未来的收
7、入为基础的。只要预期的未来收入有保障,通过分期偿还的形式,长期项目贷款和消费信贷都会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如果来来收入没有保障,即使短期贷款也有偿还不了的风险。这一理论意味着银行资产可以不受期限和类型的影响,可以不考虑资产的自偿性和转换性,只要强调预期收入就够了。正是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二战后,分期付款的中长期设备贷款、住宅抵押贷款、消费贷款和租赁等资产业务迅连发展起来,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不过,预期收入理论也有缺陷。首先,它把资产经营完全建立在银行预测的基础上,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其次,在资产期限
8、很民的情况下,不确定性增加,债务人收入状况可能会恶化,未来的偿付能力可能比预期的要小。因此,预期收入理论必须慎重使用。(4)超货币供给理论。银行购买资产,从来都被视作提供货币的行为,银行仅仅是用信贷方式供给货币的机构。但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能够提供货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愈来愈多,银行的信贷市场直争的压力日益加剧,银行再也不能就事论事地提供货币了。20世纪6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