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ID:27557952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_第1页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_第2页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_第3页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_第4页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马仁芳(乐山市市中区苏稽镇中心卫生院四川乐山614013)【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80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刃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单纯中药治疗(对照组,n=40)与中药配合针灸治疗(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o两组治疗前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无差异(P>0.05),疗后均有程度不等增高,但观察组增高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l

2、t;0.05)o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且促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对保障患者预后意义显著,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中药;针灸;周围性面瘫【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348-02周围性面瘫起病急骤,病情进程迅速,为临床多发和常见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瘫痪、面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1]。中医将其归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认为木病多因邪气承虚入中头面少阳、阳明脉络,促使经脉失养所致,采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2],木次研究就此展幵探讨,现回顾

3、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与《实用中两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拟订标准符合:突然起病,病前常有吹风、受潮、受凉史;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无法蹙眉、额纹消失、流泪;患侧鼻唇沟平坦或变浅、口角低;听觉下降、泪液减少等。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9〜68岁,平均(40.4±2.6)岁,病程1〜5d;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18〜67岁,平均(40.8±2.7)岁,病程1〜4例。排除腮腺病、脑干病变等引起的面瘫,组间病程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

4、0.05)o1.2方法两组常规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应用,配维生素B1肌注,1次/d,1个疗程2周。并均用中药治疗,组方:红花10g,白芍20g,葛根20g,白芷15g,黄芪30g,白附子6g,钩藤20g,僵蚕15g,川芎10g,蝉蜕15g,皂角12g,炒地龙15g,仙灵脾15g,防风10g,全蝎10g。1剂/d,水煎分3次服,1个疗程为10d。共用3个疗程。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同吋加用针灸治疗,以合谷、地仓、翳风、牵正、颊车为主穴,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配四白、阳白、攒竹,颏唇沟歪斜配承浆,鼻唇沟消失或变浅配巨髎、迎香。上述穴位针灸得气后,合谷、翳风用泻法,其他为平补

5、平泻法,连接电针仪,频率20Hz,连续波,留针20min,强度以患者可耐受或面部有轻微跳动为限,1次/d,1个疗程10d,共用3个疗程。1.3指标观察应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从动态(耸鼻、抬额头、张嘴微笑、轻轻闭眼、吸吮)和静态两方面对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越高,效果越好。1.4疗效评定依据《实用内科手册》相关标准评定[3】。痊愈:所有面部区域均呈正常表现;显效:细致观察冇轻微功能减弱检出,可能为轻微联带运动;口轻度不对称,眼晴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吋对称;有效:功能减弱较明显,单双侧存在无损害性不对称,可有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检出,上额运动微弱,口明显

6、不对称,眼用力可完全闭合,面部静止吋张力正常;无效:口仅有轻微运动,眼无法完全闭合,上额无运动,面部静止吋不对称。1.5统计学分析文中涉及数据均在SPSS13.0中输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总有效率观察组选取的周围性面瘫病例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70%,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表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n(%)]*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o1.讨论周围性面瘫临床任何年龄段均可见,

7、好发于20〜40岁男性,约占面神经麻痹的70%〜75%[4】。临床以患侧不能闭眼、皱眉、鼓腮等为主要表现,患侧乳突前方冇压痛。本病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及寒冷刺激引发的祌经缺血水肿、炎性改变、面神经受损所致。分析其发病机制,为患者局部神经出现缺血性水肿,进而损伤神经,诱导面部表情肌出现瘫痪。中医将其归属于“吊线风”、“面瘫”、“口僻”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卫外不固、脉络不虚,促使风邪向少阳、阳明脉络侵袭,诱导筋肌纵缓不收、经气阻滞而发病,故和营养脉、活血化瘀、疏风通络为本病治疗原则[5】。本次选取的两组病例均取中医治疗,其中白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