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

ID:27550157

大小:263.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2-01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_第1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_第2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_第3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_第4页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今词义的异同》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今詞義的異同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史記·陳涉世家》)會:恰好。雨:動詞,下雨。度:估計。失:耽誤,錯過。謀:商量。亡:逃亡。舉:發動,做。等:等同。《說文》:期,會也。从月,其聲。段注:會者,合也。期者,要約之意,所以爲會合也。叚借爲期年、期月字。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史記·留侯世家》)嘗:曾經。閒:閑暇時。從容:隨意。步游:散步。圯:橋。老父:老年男

2、子。衣:穿。褐:粗布短衣。至:到。所:地方。直:特,故意。墮:墜落。使動。履:鞋子。顧:回頭。謂:告訴……說。曰:說。孺子:小子。詞彙的更替舊詞消亡:圯,褐,履,會,新詞產生:鞋,正好,曾經【從容】古:隨意。今:鎮靜,沉着;(時間)寬裕。詞義的變化〈一〉舊詞消亡。〈二〉新詞產生。〈三〉詞義變化。詞彙的變化與詞義的變化《現代漢語詞典》會1:①聚合;合在一起:~合

3、~齊

4、~診

5、~審。②見面;會見:~面

6、~客

7、昨天沒有~着他。③有一定目的的集會:晚~

8、舞~

9、開~

10、報告~

11、晚上有一個~。④某些團體:工~

12、婦女聯合~

13、。⑤廟會:趕~。⑥民間朝山進香或酬神求年成時所組織的集體迷信活動,如香會、迎神賽會等。⑦民間一種小規模經濟互助組織,入會成員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輪流使用。⑧主要的都市:都~

14、省~。⑨時機:機~

15、適逢其~。⑩〈書〉恰巧;正好:~有客來。會2:①理解;懂得。②熟悉;通曉。③表示懂得怎樣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學習的事情)。④表示擅長。⑤表示有可能實現。①會合,聚會。《尚書·禹貢》:“灉沮會同。”盟會,宴會。《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與秦王~澠池。”會見,會面。《史記·留侯世家》:“與上會留。”②時機,機會。③副

16、詞。正好,恰巧。④必然,一定。李白《行路難》詩:“長風破浪會有時。”⑤kuài。算賬。《古漢語常用字字典》①聚合; ②見面; ③集會; ④團體; ⑤廟會; ⑦民間組織; ⑧主要都市; ⑨時機①會合;盟會;會見; ②時機; ③正好;④必然;今古《現代漢語詞典》失:①失掉,丟掉(跟‘得’相對):遺~

17、喪~

18、~血

19、~物

20、坐~良機。②沒有把握住:~手

21、~足

22、~於檢點

23、百無一~。③找不着:迷~方向

24、~群之雁。④沒有達到目的:~望

25、~意。⑤改變(常態):~聲

26、~色

27、~神。⑥違背;背棄:~信

28、~約。⑦錯誤;過失:~誤

29、

30、惟恐有~。失:①喪失,失掉。曹操《敗軍扺罪令》:“失利者免官爵。”又耽誤,錯過。②過錯,過失。柳宗元《封建論》:“失在於政,不在於制。”③失控,禁不住。宋之問《牛女》詩:“失喜先臨境,含羞未解羅。”④yì。通“佚”,逃走。《荀子·哀公》:“其馬將失。”《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說文》:字,乳也。從子在宀下。子亦聲。段注:人及鳥生子曰字,獸曰。引申之爲撫字,亦引申之爲文字。《敘》云:“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詞義㈠理性意義,即詞的概念義、指稱義。㈡隱含義。君子之交淡如水——清淡無味;碧天如水夜雲輕——清涼;舊恩

31、如水滿身流——流動。女墻,《釋名·釋宮室》:“言其卑小比之於城。”㈢感情意義,包括褒貶輕重尊敬輕蔑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八佾》)人能充無受爾汝之實,無所往而不爲義也。(《孟子·盡心下》)㈣組合意義。《說文》:腯,牛羊曰肥,豕曰腯。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尚書·洪範》)古今詞義異同的基本情況1、古今詞義基本相同。2、古今詞義完全不同。3、古今詞義有同有異。豆觴酒豆肉簞食。(《國語·吳語》)綢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詩經·幽風·鴟鴞》)《楚辭·招魂》:招具該備,永嘯呼些。王

32、逸注:該,亦備也。言撰設甘美招魂之具,靡不畢備,故長嘯大呼以招君也。[法]房德里邪斯《語言》(商務印書館1992-224頁)詞的意義變化有時可以分成三個主要的類型:縮小、擴大、轉移。意義由一般變特殊就是縮小;反之,意義由特殊變一般就是擴大。兩個意義如果在範圍上彼此相等或雖有差別而無關緊要,它們由於接近而從一個意義變成另一個意義,這就是轉移。不消說,擴大和轉移往往是由轉移引起的。詞義範圍的變化《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段注: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

33、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國策》言“皮面抉眼”,王襃《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爲蓄”,皆是。掌秋斂皮,冬斂革。(《周禮·天官·掌皮》)《說文》:獸皮治去其毛曰革。《說文》:臚,皮也。膚,籀文臚。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風·碩人》)《說文》:銀,白金也。鉛,青金也。銅,赤金也。鐵,黑金也。金,五色金也。黃爲之長。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