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4479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夏瑾张晓梅(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MRI与CT检查。结合手术结果,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腰椎间盘突岀诊断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效果。结果:MRI检查得到的阳性率为96%,要高于CT检查的8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征象的诊断情况要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对于椎间盘积气及钙化的诊断情况要优于MRI
2、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各有长处,在临床上进行诊断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经济能力等因素,将两种方法合理的互补使用,以提高检出率,并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MRI;CT;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l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20(2015)10-029-02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危害较大的疾病[1],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而且不能随意活动,这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同时该疾病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极易恶化到骨层,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还增大了治疗的
3、难度[2-3],因此,对该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诊断是制定出合理治疗方案的基础。目前,影像技术是用来诊断该病的主要方法,其中MRI与CT应用较广,均可对该病做出诊断,但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因此如何合理使用这两种方法己越来越受到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为寻求更为有效及合理的诊断方法,我院对比分析了MRI与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研宄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6±2.1)岁,病程2月-8年
4、,平均病程(5.4±l.l)年。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临床影像学检査及手术病理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同吋均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且64例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均排除急性炎症、幽闭恐惧症、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等疾病。1.2方法所有患者均需依次进行CT及MRT检查。患者进行CT检查所用仪器为双排螺旋CT机,检査吋应先使患者以正确姿势仰卧在扫描床上,随后在摄取的定位图像上设定扫描线,然后扫描患者的腰1/2、2/3、3/4、4/5及腰5/骶1处的椎间盘,且每个椎间盘需进行5次扫描,扫描的剂量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为250mA
5、,且层厚为1mm。进行扫描吋,应对椎间盘的形态、位置及密度情况进行观察,同吋应在扫描范围内对患者的椎弓、椎体及椎小关节进行观察,以确定病变情况。患者进行MRI检查所使用的仪器为永磁MRI检查仪,检査吋应使患者仰卧在扫描床上,随后从其头部开始进行扫描,扫描中所用到的序列依次为:SAGT1WI、T2WI和FAST2WI及TRAT2WI,其中T1WI:TE16ms及TR500ms,T2WI:TE90ms及TR5100ms。进行扫描吋,应在矢状位对椎间盘的信号变化情况及信号特点、椎体形态等进行观察,同时应在在矢状位及横断位对硬膜囊及脊髓的受压情况、椎间盘膨出及突出情况及椎管
6、各径线宽狭窄清况等进行观察。1.3观察指标观察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得到的阳性率及腰椎间盘突出相关征象的诊断情况。其中,阳性率=阳性例数/总例数。1.4统计学方法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1.1CT及MRT检查所得阳性率对比CT检查得到的阳性例数为40,阳性率为80%,MRT检查得到的阳性例数为48,阳性率为96%,MRT检查所得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1。1.2CT及MR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
7、出相关征象的诊断情况对比CT检查诊断出的神经根受压的例数与MRT检查诊断出的例数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T检查诊断出的椎间盘积气及钙化的例数要高于MRT检査,MRT检查诊断出的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的例数则要明显高于CT检查。两种检查方法在椎间盘积气、钙化、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等征象上的诊断例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2。2.讨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多由外伤引起的常见性疾病,II有多种类型[4],另外该病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较广,艽中中老年人是高危人群[5]。该病的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