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西南地区设施双季茭白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浙西南地区设施双季茭白栽培技术李汉美丁朝洪刘庭付 摘要介绍了浙西南地区设施双季茭白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良品种、育苗移栽、秋茭管理、夏茭管理、中耕除草与适时剥叶、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茭白;设施;双季;栽培技术;浙西南地区 浙西南地区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降水量1422mm,年平均气温17.8℃,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尤其是平原盆地冬季温和,春季回暖早,温度日差较大,适合双季茭白种植,也利于夏茭提早上市。 丽水地处浙西南腹地,传统茭白种植以高山单季茭为主,近几年推出单季茭“
2、一季二茬”栽培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其栽培技术较为复杂,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农民不易掌握,因此未能大面积推广。2009年7月在碧湖镇引进低温型双季茭浙茭3号进行试种,秋茭产量15t/hm2左右,夏茭产量30t/hm2左右,夏茭在4月上旬上市,正值蔬菜供应淡季,市场价格较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浙西南地区双季茭白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相似地区参考。 1选择优良品种 设施栽培主要用于冬春季,在不适气候条件下促进茭白生长以达到提前采收的目的。因此,应选择在低温条件下孕茭良好的低温型早熟双季茭品种,主要有黄岩茭、浙茭2号、浙茭3号等。
3、 2育苗移栽 夏茭收获后,选择孕茭早、健壮的茭白植株,剔除灰茭、雄茭,割去茎叶,移至寄秧田,挖取种墩分苗寄植,每穴1~2苗,寄秧密度40cm×40cm,一般1墩可种20穴。秧田放水在薹管以下。为保证茭白产量和质量,采用每年移栽,以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1-2]。7月下旬移栽,按宽窄行进行定植,宽行60~70cm,窄行40~50cm,株距25~30cm,栽3万墩/hm2左右,每墩留有效分蘖10根左右。 3秋茭管理 茭白在整个生长期间不能断水,水位要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进行调节。分蘖初期采取浅水勤灌,保持3~5cm的浅水层。当每墩平均苗数达到
4、10~15株时,采取深水控制茭白的无效分蘖,水深10~15cm。孕茭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护茭,但不能淹过“茭白眼”。每次施肥前先放浅田水,待施肥耘田和田水落干后再灌水。施肥应结合水层管理,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孕茭,提高产量和品质。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也大,除施足基肥外,必须适时追肥。基肥在移栽时施厩肥60t/hm2或人粪尿75t/hm2,分蘖肥(分蘖初期)施45%复合肥450~750kg/hm2,孕茭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75kg/hm2。 4夏茭管理 宜选用钢管大棚,也可用竹子搭建大棚,覆膜时间
5、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掀膜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天气晴好、棚内温度超过32℃时,应加强通风;此时倒春寒现象比较普遍,应特别注意防寒,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发生冻害。肥水管理基本同秋茭管理。水分遵循“浅-深-浅”的原则。施足基肥,分蘖期、孕茭期重点施肥,保证茭白营养生长,同时控制无效分蘖。5中耕除草与适时剥叶 移植5~7d后及时中耕除草1次。一般不再进行第2次中耕。若分蘖过快,则实施第2次中耕,以抑制分蘖。在茭白封行前剥除老黄叶1次,以后再结合采收茭白剥除老叶、高节位无效分蘖和清除田间杂草,以利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幼茭良好生长[3-4
6、]。 6病虫害防治 茭白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叶斑病,主要虫害有二化螟、常绿飞虱等。棚栽茭白由于棚内湿度高,茭苗易受病害危害,因此要注意通风和防病。防治锈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氰菌唑乳油1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其中以粉锈宁为最佳。防治叶斑病,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0g/hm2,或50%消菌灵可湿性粉剂750g/hm2,或25.9%植保灵1500mL/hm2。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0%三唑磷乳油500倍液及Bt系列防治二化螟等螟虫。防治飞虱选用20%扑虱灵及吡虫啉等。应注
7、意的是,茭白是受黑粉菌侵染而肉质茎膨大,使用杀菌剂容易抑制黑粉菌而产生不孕的假性雄性,因此在茭白孕茭期应慎用粉锈宁、氰菌唑等杀菌剂。除了利用生物农药逐步替代化学农药外,应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综合治理病虫害。 7适时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植株孕茭部显著膨大,当假茎露出1~2cm的洁白茭肉时,需立即采收。茭白的采收季节分夏秋两季,采收秋茭时在薹管中部拧断,不能伤及根系,以免影响第2年生长;采收夏茭可直接折断茭株。秋茭在10月初开始采收,每5~7d采收1次。夏茭4月上旬开始采收,每隔3~5d采收1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