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96560
大小:55.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3
《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曾万寿(民乐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甘肃张掖734500)摘要: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家庭、企业、机关、学校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木保证和前提,如何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抓起,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一种敢于抛弃旧的、创造新的能力,是一种对已成定论的东丙提出质疑、加以完善、升华直至推翻原有结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家庭、企业、机关、学校乃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木保证和前提。因而,如何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
2、抓起,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成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一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木身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求异品格,是一种大肭怀疑、勇于开拓的品格,是一种求真务实同时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品格。下面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牛.的创新精神。一、激发兴趣,奠定基础兴趣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就学业的先导。因此,我认为在计算机教学中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1.优选教法,激发兴趣。例如:讲授计算机硬件和
3、软件这两个概念时,可以把书、纸张比作硬件,把书上文字传递的信息比作软件,同样的纸张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计算机也是如此,安装上了不同的软件,就可以做不同的工作。类似的比喻,既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接受,乂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于CAI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为学生演示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寓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看到展现在屏幕上的一幅幅形象逼真的画面、听到计算机奏出一曲曲扣人心弦的乐曲时,被这样的情境所感染,
4、他就会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当学生看到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不厌其烦地教人们学习吋,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起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从而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1.增加新知,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千年虫”、“多媒体计算机”、“因特网”等相关知识,有力地提高了他们学4计算机的积极性。二、充分动手,培养能力例如在《windows98窗U的基本操作》教学吋,在讲解、演示窗口、窗U角、菜单栏、控制菜单栏、
5、最大化按钮、最小化按钮等基本知识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操作练习、尝试使用,在练中掌握如何移动、改变、关闭、激活窗U等,并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尝试除鼠标操作外还有哪些方法。在《记事本中输入汉字》教学吋让他们充分练习,通过练找输入技巧,并反复将文件保存、删除,让学生讨论研究使用快捷按钮操作、加密保存操作等。通过操作练>」,既提高了键盘、鼠标灵活操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意识。三、大胆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在讲解《绘图工具》这一节吋,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给出的图的组成:这幅美丽的图画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6、再采取“直观演示法”渍示空心矩形、实心矩形的画法和在颜料盒中选取颜料,然后采用“小组学习法”去尝试圆角矩形、直线、椭圆和圆、曲线等图形的画法,可以讨论,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可以组成书上的图形也可以组成其它图形,使用了这些基本工具即可。在《幻灯片的切换》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去选择切换方式,看谁使用得多、使用得好看。这样学生的思维被积极地调动起来,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四、敢于激励,培养创造意志尊重学生,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冇了失误或尝试操作时,
7、应使用带冇激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我确信,只要公正地对待学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有所进步、有所创造。同时我还确信,充满爱心和个性化的课堂,是以促进达到最根本的教学目标为中心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所冇的学生不论学习好坏都会受到欢迎。上机实习课,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冋讨论问题,学会尽情地思维、用心地学>J、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相互促进的目的。总之,为了适应社会的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培养0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
8、能,冋吋增强信息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以便苏更好地适应吋代发展,参与社会竞争。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应注意不仅要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参考文献1.《中国电脑教育报》。2.《电脑报》。3.《中小学电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