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74791
大小:62.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韦贞红(广丙大化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丙大化530800)【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160-01【关键词】标木溶血预防措施医学检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医牛.提供准确有效的检验结果,帮助医生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溶血是医学生化检验工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给临床诊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现就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送检生化标木发生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3月〜2011年
2、10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抽血送检的3405例生化血样标木,发牛.溶血63例,溶血率为1.85%。发牛.熔血主要有穿刺困难、操作不当、采血器具不合格、保存和运送不当、分离血清操作不当、溶血性疾病等六大因素。2标木溶血原因分析2.1穿刺闲难导致溶血由于穿刺闲难导致溶血的18例,占28.6%。肥胖、新牛.儿或低血容量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明显或静脉充盈不佳,导致操作者抽血时操作时间过长、施压过久、进针定位不准或多次在静脉中穿刺,容易干扰血液流动速度和血流方向,破坏体液与血细胞间的平衡,引起采集部位血肿和血标木溶血。2.2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的16例,占25.4
3、%。主要是新的没经验的护士或实习护士在釆集标木时,穿刺部位的消毒液未干就急于采血,而消毒液有很强的溶血特性,直接引起标木溶血。2.3采血器異不合格导致溶血由于采血器異不合格导致溶血的4例,占6.3%。主要原因是采血器具质量不合格,存在污染物(水性、酸性或碱性物质)、负压过大使得血流速度过快,另外,采血针头口径过小也会容易发生溶血。2.4保存和运送不当导致溶血由于保存和运送不当导致溶血的6例,占9.5%。采集标本后,由于送检不及时,把标本存放在环境温度不合适的的地方(过冷或过热),或者在送检吋发生剧烈振荡,容易引发标本溶血。2.5分离血清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由于分离血
4、清吋操作不当导致溶血的共11例,占17.5%。主要原因是检验人员接到标本后,急于离心,用竹签过于用力搅拌标本,或者在离心吋速度过快,导致红细胞过度挤压、破碎而发生溶血。2.6溶血性疾病导致溶血由于溶血性疾病自身导致溶血的8例,占12.7%。3预防生化标本溶血措施临床生化检验标本溶血会严重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干扰医生对疾病的诊治,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标本溶血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主要预防措施如下。3.1使用合格的标准真空采血管只冇使用合格的标准真空采血管,才能有效避免因负压过大、污染物等导致的标本溶血。严格把关采血器械进货渠道,杜绝不
5、合格产品流入医疗单位,保障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3.2掌握采集血样的正确方法临床上采集血样部位多选择肘正中静脉,婴幼儿多选择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采集吋应倾斜采血试管,让血液沿着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试管低而破坏溶血。对于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血吋止血带不要结扎吋间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冇冋血可放松止血带,同吋有节奏地推压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发挥负压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1]。对肥胖病人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应该让技术良好的抽血人员或护士抽血,避免拍打抽血部位,操作者要等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进行抽血[2】。值
6、得一提的是绝对不能在输液管处或输液的冋一侧抽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3及时安全送检标本采集血样标本完成后应及时地送检,在血样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激烈碰撞而导致标本溶血,如不能及时送检,砬将标本存放在室温下保存,以免发生溶血。3.4正确离心标本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接到临床送检的血液标本后,不能急于离心,应待血液完全凝固后再离心,如将标本放在水浴箱,应该查看水浴箱的温度,水温过高极易发生红细胞破坏而导致标本溶血。此外,在用离心机离心标本吋,离心速度应控制在3000r/min,如果速度过快,会引起红细胞过度挤压、破碎而发生溶血。用竹签过于用力搅拌标本,也是引起溶
7、血的常见原因,如果需要用竹签剥离标本,应当小心、慢速进行。4小结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有效性,成当加强检验标本采集、运输和离心等环节的质量控制,当检测标本前发现标本溶血,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找出溶血原因,必要时重抽复检。了解溶血会引起一些生化项0结果假性升高或降低对检验医师减少失误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奋着重要的意义[3】。参考文献[1】李显晓.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河北医药,2008,30(6):886.[2】汤卫菊.临床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1):90.[3】董振南
8、,高静.不同程度溶血对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