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

ID:27368160

大小:30.4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_第1页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_第2页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_第3页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_第4页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作者:钟启泉文章来源:转载自《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2期【内容提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与反改革的声浪,恐怕会持续改革的全过程。我们需要清晰地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既定方针,不可动摇。课程改革要进行到底,倒退没有出路。本文联系当前中国大陆近年来教育界出现的若干现象,阐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的策略。【关键词】中国课程改革/挑战/反思/策略一、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这是诸多国家发展的通则。课程改革也是同样,它不是某些人的心血来潮,是危

2、机引发了改革:因为存在课程危机,我们才策划改革。“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课堂异化、学校异化、人格异化,说得彻底一点,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荡然无存。奴役学生、摧残人才的“应试教育”同当今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应当寿终正寝了。一方面,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在改革实践中又产生了许多困惑:从观念到体制、机制都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面临重重困难。不过,应当说,许多矛盾和困惑并不是由新课程本身所产生的,它不过是催化旧体制、旧机制的问题浮出水面而已。在我看来,特别是下面三个瓶颈导致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种种困惑,需要抓紧解决。第一个瓶颈,高考制度滞后。尽管教育部已经

3、明确了大体的改革方向——“下放、多样、扩大大学自主招生权”,但至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研究班子来具体地落实这些原则;尽管我们有一些考试院之类的机构,但它们的着力点好像不在于研究,而是行使职能,严格地说,是一种职能机构,谈不上研究机构。中国的教育人口极其庞大,加上“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如果缺乏指导性的、具体的操作规程的研究,那么,学科教学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难以推进,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可能崩溃。而高中课改一旦崩溃,会影响到初中、小学,导致应试教育全面复辟。第二个瓶颈,教育立法滞后。《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制不到位。比如,义务教育是一种免费的、强迫的

4、教育。义务教育的要件是如下四个义务:(1)就学义务——监护者(家长)送子女入学的义务。(2)办学义务——国家或者地方公共团体设置学校的义务。(3)就学保障义务——义务教育免费。对由于经济缘由而就学困难的学龄子女的保护者,地方公共团体必须给以必要的补助——奖学义务。(4)规避义务——限制学龄子女劳动的学龄子女雇用者的避止义务。[1]义务教育原则上不分种族、信条、性别、社会身份、经济地位,以所有儿童为对象,实行“强迫的”、“免费的”教育。我们不能否定这样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教育乱收费的根源。现行的所谓“义务教育”实践水分太大。因此,

5、修订《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这种修订需要有一个公众讨论、教育学术界通力合作的过程。第三个瓶颈,教师研究滞后。在新课程度实施中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教师即课程”。但要把这个口号化成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需要改变教师被研究的状态。近20多年来的国际教师研究经历了一连串的进展:教师技能研究→教师思维研究→教师知识研究→教师“反思性教学”研究。[2]“作为研究者的教师”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新出现的一个热潮,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一线中小学教师以各种形式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包括“教育叙事”、“教学研究”、“行动研究”,等等。我国缺乏教师

6、研究的积累,如何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面对种种观念的障碍和包括评价制度、问责制度、中介性监管机制在内的制度建设的缺失,假如缺乏强有力的跟进措施,那么,这次课程改革可能虎头蛇尾,而作为改革对象的应试教育可能愈演愈烈。现在我们的中小学每日每时围着应试教育转,学生每日每时从教科书到教科书,身心发展堪忧。原本应当是“文化殿堂”的学校被异化为“文化沙漠”。应当说,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有目共睹的,改革的大方向不容逆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是一种政府行为,更是一种专业行为,需要寻求整体推进课程改革的合理的、适度的步伐。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旧教育

7、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与反改革的声浪,恐怕会持续改革的全过程。我们需要清晰地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既定方针,不可动摇。课程改革要进行到底,倒退没有出路。二、新课程是旨在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和“训练”应当承认,多年来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文本,甚至一些地方新出台的课程改革的计划,基本上局限于动物学习心理学的视野,一味崇尚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把教育和学习归结为训练。列宁早在《共青团的任务》里面就强调了不能把教育归结为机械的训练。教育,应当是汲取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第八次课程改革区别于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分水岭

8、,就是从课程总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新课程背景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