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

ID:27343324

大小:5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_第1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_第2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_第3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_第4页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应用【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090-02【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患儿静脉输液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0例1-6岁患儿输液时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层次儿童心理特点给与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输液过程中实行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紧张情绪,消除紧张心理对于改变及稳定患儿的心理行为及合作程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静脉输液;儿科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要求护理人员水平达到一个新的层

2、次,而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见也是最快的药物治疗及补液途径,患儿常对此项操作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而拒绝输液,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大大降低了一次性输液成功率,也会引起患儿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极大地影响了护士的工作效率。针对这种情况,选择我科2013-1月至2013-8月对200例,年龄在1岁-6岁输液患儿的心理特点和输液前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实施心里护理干预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2013年1-8月静脉输液患儿20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由同一组护士对2组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输液,即采取护士及家属共同按压固定四肢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提高患儿静脉输液的配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护理干预方法:2.1认知干预。对需要行静脉输液的患儿,首先告诉其家长及陪同人员,并先做好家长及陪同人员的思想工作。然后,护士再根据患儿的心理表现,优先选出勇敢型的患儿做治疗,树立榜样。如:告知患儿输注的药物名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何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根据患儿输液的特点,告知家长如何配合以保持输液通畅。对于3〜6岁患儿的家长,告知其在增强患儿信心方面要做的工作,如跟患儿解释要进行静脉输液的目的是要治

4、疗疾病,恢复健康,让宝宝舒服,鼓励患儿做勇敢坚强的孩子。然后,护士再根据患儿的心理表现,优先选出勇敢型的患儿做治疗,树立榜样。不应用恐吓的方法,以免造成患儿的心理伤害。2.2情感干预:护士面对患儿应保持友好的笑容,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在穿刺过程与患儿亲切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与患儿建立一种亲切的信任关系,根据患儿理解程度,告知其如何可减轻或避免疼痛,对患儿每一点合作的表现均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患儿的自信心。对内向或胆小型患儿,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语调要文雅,动作轻柔,可给患儿做一些简单的解释和安慰工作,对患儿多鼓励,勿训斥,保护他的自尊心。2.3行为干预:主要是

5、采用心理行为诱导,对合作型年龄6岁以上的患儿采取边操作边宣教的方式,教会患儿如何配合,如何保持正确的姿势。对不合作患儿护士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护士要真诚地为患儿着想,主动同他们交朋友,还可以让勇敢型的孩子先打做示范,当即谈打针的心理感受,再对他们提出一点要求。对于个别蛮不讲理、劝导无效的小儿,可以采取边解释加部分恐吓的方式,嘱其家属协助固定好穿刺部位,用严肃的语言坚定不移地夸大输液治疗的好处进行强迫静脉输液的穿刺。1〜6岁的患儿属“紧张型”的较多,因为对静脉穿刺的恐惧程度不同,表现出的不合作程度也不同。1〜3岁患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效果较好,护士

6、可采取鼓励、比拟、观看合作患儿静脉穿刺过程,询问合作患儿的疼痛程度,迗到消除恐惧,接受治疗的目的。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嘱家长亲切接触患儿,安慰鼓励患儿,给患儿安全感。3〜6岁的患儿理解能力增强,且大多已进幼儿园,因此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可利用询问患儿所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有意识地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缓解穿刺时的疼痛,同时利用合作患儿的“榜样”作用,促使自尊心强的患儿自觉配合。穿刺成功后,对于配合的患儿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胆小、被动配合的患儿也给予适当的肯定,以满足其自尊心,增强其荣誉感理好护患关系,首先争取家长及陪同人员的理解与支持也至关重要,无论是住院的患儿还是在门诊静脉患儿。

7、【讨论】心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士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积极影响患儿的心理的过程,心理护理干预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点滴的患儿,至少都有一位家属陪护。家属除了希望患儿早日康复外,最普遍的心理就是希望护士能一针见血地穿刺成功。要是一针没有成功,有的家属很着急,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责怪护士等等。有的家长心情比较急躁,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护士更要同情、理解家长,尽可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热情地接待患儿和家长。要耐心给予解释指点,遇到性情急躁的家长要用文明的行为去平息他们的急躁、紧张的情绪,尽可能让家长平静、满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