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ID:27202692

大小:62.5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_第1页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_第2页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_第3页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_第4页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摘要】度量单位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度景单位的本质特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经历度量单位概念的生成,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度量单位;数学活动经验;估测【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

2、6009(2017)33-0068-02【作者简介】吕震波,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常州,213000)小学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小学阶段度量单位教学包括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其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中体会感悟所蕴藏的思想和方法。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并在实践活动中经历测量过程,感受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本质特点,以形成一定的量化意识。笔者针对苏教版二下《认识分米和毫米》和三下《认识面积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本文将结合这两节课例

3、谈谈对度量单位教学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思考。1.度量单位生成源于测量的需求。度量单位的生成是为Y满足测景的需求,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要用合适的度量单位去测量合适的物体的长度或面积。以三上《认识面积单位》为例,苏教版实验教材(旧版教材)和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新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旧版教材的教学线索是从平方厘米展开教学,然后是平方米,最后是平方分米:新版教材的教学线索从平方厘米展开教学,然后是平方分米,最后是平方米。从教材的变化可以看出,教材是将面积单位的教学由小到大进行安排,这正是动态学习推进的

4、必然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方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面积单位,教学平方厘米就是教学面积单位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充分经历认一认、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摆一摆等学习全过程,形成丰富的认知经验。那么如何推进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教学呢?笔者认力,应让学生有自我反思,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认识平方厘米后,可以这样设计,教师拿出了一张报纸:“这张报纸的面积有多大呢?你是怎样想的?”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丫如下回应:回应一,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数数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正方

5、形;回应二,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太小了,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回应三,将报纸几次对折,然后再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一摆。面对回应一,大部分学生会立刻持反对意见,认为太麻烦;面对回应二,学生依据平方厘米的定义,以及厘米、分米的认知,会很自然地引出平方分米;面对回应三,学生创新思维得以激发,教师应该鼓励这样的想法,同时评价的落脚点应落在测量比较小的面积上可以利用摆1平方厘米的方式求出面积,将报纸对折儿次正是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合适的面积的大小。同样,在平方米教学时,教师只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黑板面的面积是多少呢?你

6、是怎样思考的?”用这样的问题导引,学生根据上面的经验找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对认一认、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等学习方法能进行自主的迁移调用,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全课回顾反思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在测量更小的物体面的时候,有可能还需要有更小的面积单位一一平方微米、平方纳米,在遇到更大的物体面的时候,还需要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一一平方千米。”虽然,学生不知道上述的一些面积单位的具体大小,但是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度量单位的产生就是源于测量的需要,要用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测量合适的物体面的大小,这种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7、正是学生需要稅累的。1.估测能力提升依托丰富的经验。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下,教师的理念和课堂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敢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一些教师把握不好度,将课堂上的活动环节简单化处理,环节目标和评价导向有所偏差。在过去,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重心落在了“找”各种各样的单位长度的物体上,如让学生走下座位在生活中找各种各样的1分米。虽然丰富的实物可以增加学生的认知经验,但是有些实物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含混表达,如有学生说:“手机的长大约是1分米;钱包的长大约是1分米……”教师是无从评价的。其实学生最需要的是

8、实实在在的直观感知,需要的是身边的1分米,是在没有刻度尺在身边的时候能利用的大约1分米。所以,笔者认为对长度的感知更应落在估测上,让学生有方法地进行感知。在教材中,有一个环节是先估计、再测量,教师可以将这个活动进行如下设计:(1)不用尺,先估一估长度是多少;(2)和同学交流估计的方法;(3)量一量,你估计的结果对吗?在这个活动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