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ID:27140389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_第1页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_第2页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_第3页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剖宫产中不同穿刺点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方苗苗(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200例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L3〜4点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釆取L2〜3点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少观察组,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L2〜

2、3点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术中肌松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相对高,是剖宫产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剖宫产;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17-02目前,腰-硬联合麻醉(CSEA)己经常规应用于剖宫产术,其麻醉起效快、用量较少、效果确切、灵活性大,能随时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良好地弥补了腰麻平面的不足,但术中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木文通过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的穿刺点

3、对剖宫产患者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不良反应,总结其临床意义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200例剖宫产的产妇,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为29岁,孕周在36〜41周,平均孕周为38.5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L3〜4点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1_2〜3点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肌松效果、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从年龄、孕周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麻醉方法1.2.1观察组采取L2〜3点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将

4、产妇送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监测其血压、心率(或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麻醉前,先给予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输入500ml平衡液。麻醉吋,让产妇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选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连线,与脊柱相交处为标志指导定位,选取L2〜3点进行硬膜外腔穿刺[1]。进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将腰麻穿刺针置入蛛网膜下隙,见脑脊液流出后,随即注入0.75%的罗派卡因1.6ml,其注药速度控制在0.1ml/s,接着向头侧方面置入4cm〜5cm的硬膜外导管。麻醉后,采取产妇平卧位并向左侧倾斜15〜30cm

5、,将麻醉平面调节在T6以下。若发现平面欠佳,应及吋向硬膜外注入3%的盐酸氯普鲁卡因,每次为3ml〜5ml,及吋检测麻醉平面,至麻醉平面满意为止,并防止麻醉平面过高。待收缩压低于85mmHg或血压下降超过30%,首先尽量将腹部推向左侧,减少发生仰卧位的综合征[2】。同吋快速输入平衡液或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扩容,输液速度可达100滴/分,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或平均脉压低于50mmHg),可给予10mg麻黄素静脉注入并同吋继续快述扩容,维持收缩压不低于90mmHg(或平均脉压不低于50mm

6、Hg)水平。1.2.2对照组采取L3〜4点穿刺的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方法基本同上。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术中镇痛满意度,肌松效果,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1.4疗效评价标准麻醉效果评价标准如下:(1)显效:患者用药后无不不良反应,肌肉松弛度好,顺利完成手术;(2)有效:患者用药后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伴奋轻度的牵拉反射,但仍能配合完成手术;(3)无效:患者用药后冇明显的牵拉痛,肌肉松弛度较差,需要使用镇静及镇痛药物辅助下才能完成手术。麻醉效果总奋效率=显效率+有效率。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

7、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麻醉效果观察组:显效32例(32%),有效64例(64%),无效4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30例(30%),有效57例(57%),无效13例(13%),总有效率87%。两组麻醉效果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2肌肉效果观察组:极好66例(66%),满意30例(30%),差4例(

8、4%),;对照组:极好54例(54%),满意30例(34%),差13例(13%),两组肌松效果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3不良反应对照组:恶心6例(6%),呕吐4例(4%),低血压8例(8%),总不良反应率(18%);观察组:恶心9例(9%),呕吐5例(5%),低血压11例(11%),总不良反应率(2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存在一定差异(P<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