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06160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9
《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几个问题 江苏省在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的道路上,已迈出均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的坚实步伐。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立足新的起点,再创我省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会,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轨、主动转变的道路上,追寻不一样的精彩。 一、适应转型的实质就是适应新变化 转型就是变化。变化是永恒的,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过程。马克思在阐述变化时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
2、的使命。基础教育也不例外,正在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强调统筹向完善体系转变。应当看到:在高普及率基础上,保持高巩固率难度极大;在高成本基础上,保持高投入约束极多;在高期待基础上,保持高满意度任务极重。面对着千变万化的需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千姿万态的环境,基础教育转型的意义在于适应新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以及对这些新要求的有效满足。 适应转型就是适应变化。江苏正处于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实现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2017年城乡居
3、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不能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以积累社会矛盾为代价、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只能从获取体制转型红利转向寻求制度创新红利、从获取全球化红利转向寻求扩大内需红利、从获取数量型人口红利转向寻求质量型人口红利。而质量性人口红利的核心在人才、关键在科枝、基础在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致力于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具有思辨能力的现代公民,在此基础上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需要基础教育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为可爱。 主动适应转型就是主动适应变化。一是主动认识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变化具有两重性,变化不一定带来进步,但
4、进步离不开变化。法国文豪雨果曾呐喊:孩子的真正名字是什么?那就是未来。所以,培育孩子就是培育未来。池田在作倡议要把为贡献社会的教育变为为贡献教育的社会,他认为育人正是打开所有问题瓶颈的希望。二是主动驾驭变化。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学习包含三个对话性实践:与课本对话(建构客观世界),与他人对话(建构伙伴关系),与自己对话(探索自身模式);强调真正的学习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三是主动推进变化。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隐含之义就是改变观念就是改变世界。因此,只有主动更新基础教育观念,才能积极推进其变化,达到物情无巨细,
5、自适固其常。 二、自觉转轨的要义就是体现新要求 经济转型呼唤教育转轨,教育转轨内含基础教育转轨。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省基础教育转轨指明了方向。因此,基础教育自觉转轨就应体现真教育、真实践、真务实的要求。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教育的要求。真教育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所强调的: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成为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个人的优秀,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优秀;民族的伟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伟大。因此,教育
6、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学生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他有自身的内在价值;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简单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好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实践的要求。真实践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费尔巴哈所认为的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在推进基础教育自觉转轨过程中,必须强调共同基础和个性发展目标,强调横向分类的办学模式中所体现的教育公平,强调高选择性课程,强调提供专业的学生发展指导,坚持均
7、衡发展、特色发展、优质发展。由注重传承的教育转向注重创新的教育,由注重选拔的教育转向注重选择的教育,由注重文本的教育转向注重实践的教育,由注重灌输的教育转向注重启发的教育。 以自觉转轨体现真务实的要求。越是强调优先发展,越要更加冷静,认清科学决策程序不能变、勤俭创业传统不能丢、清廉务实要求不能忘;越是强调育人为本,越要更加清醒,不忘以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尊严为本、以奠基绝大多数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越是强调促进公平,越要更加理性,坚持以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