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796403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对语文“活动课程”的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语文“活动课程”的思考【摘要】新一轮语文课改教材增加了“活动课”的比重,并使“活动课”的内容更加广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活动课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促进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意义;开展;途径新的初中语文课改教材,进一步增加了活动课的比重和内容,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今后要努力探索的重点,需要语文教师对活动课的意义及开展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1语文活动课的重要意义1.1活动课能更有效地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
2、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个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激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全面进入“角色”,这也是我们推动语文教改的首要因素之一。1.2活动课能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情境:语文活动,学生的全员参与是首位。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自我特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每节活动都有评比、展示优秀作品、给奖等活动程序和内容。“评优”这一环节运作适当,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我们应适当提高“优秀”类次,扩大鼓励面,奖励的项目增设,因班、因活动而宣,
3、适当加多一点,面扩大一点,如“进步奖”、“组织奖”、“积极分子奖”等,以此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还可加大活动的开放性,向有关报纸、杂志推荐优秀作品,邀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与有关单位、兄弟班级“联姻”,取长补短给活动添彩加色。1.3活动课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活动及表达能力:语文活动的依归,在于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主体的实践和内省。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投入,勇于实践。语文实践活动,能有计划的高效运转,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驾驭活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从初一开始,组织“课前5分钟口语训练”,侧重
4、讲故事或见闻,事先做些准备,按座次轮流上台,随后评议、计分。开展常规性的硬笔书法、周记、日记、读书笔记、朗诵、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到初二、初三,开展自编、自演课本剧活动,让学生参与单元、期中、期末复习、测试的评改试卷工作,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设计复习提纲、测试题,并让学生去评卷、分析。实践表明,这类语文活动愈活泼、多样、持之以恒,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愈强化,愈坚固,活动展开的层次就愈深,影响也愈大,运用语言、组织活动的各种能力,也必将与日俱增。2优化“活动课程”的途径2.1要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及其多功能的开发:加大“活动课程”教育空间。就是把每次“语文活动”当作一面大镜子,不拘一格,广
5、泛地联实际,紧贴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跃的富有情趣的中学生,不用简单的活动形式消磨学生的美好时光,更不能走过场。例如,初3册“语文活动”课本剧演出,这本有相当大的难度。可将此活动与影视生活中的“小品”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模拟:大胆地设想一个情节,分几个角色,设计一套对话,再适当加一点舞台提示,构成一幕剧。因为影视生活广阔,可供联想的“小品”甚多,这么一引发,学生兴趣陡生,一个个取材实际生活或教材的剧本构想出炉了。如《阿Q经理》、《打工妹》等,色彩纷呈。后经演出,当场评分,会把大家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活动课程”的多功能开发。就是不能再习惯性受那种“语文课就是基础工具课”的窄小思想观念的支配
6、,滞留在对以往那种“知识点”上肢解文章,排出一套套习题,全力备“考”,以致架空内容的教法上,那将使语言形式失去灵气和光彩,文章中闪光的启迪智慧的思想几尽泯灭。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性质观进行反思: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言的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语文课程,无论学科或活动部分的教学,都要有中国特色,要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坚持汉语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活动的开展,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有机地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实现其多功能和高效益。2.2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活动组织能力:目前,不少教师对“活动课程”驾驭无力,与课程“活动性”
7、的新要求、高企盼相比,反差较大。这就催促广大教师尽快充实自己。(1)要勤于读书,扎实文化根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做好教师工作,有两个必备条件:一是肯于负责,二是有本钱。前者是态度问题,后者是实力问题。在确认并努力实践“一生独爱栽桃李,愿作春蚕吐尽丝”之后,就得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实力”来自博学,文化素养就越高,知识面越广,就为多种模式的教学、多种层次的思维提供源源不尽的材料与动力,进而推动教学的创新。(2)要勇于实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