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

ID:26731083

大小:6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1-28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_第1页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_第2页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_第3页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_第4页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摘要:教学对话不单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关系和教学认知方式,而是一种教学精神。其典型特征是共享智识、促进理解和创生意义。其表现形态有三: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的喊话、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的对话以及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近些年来,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后,教育界借鉴哲学、文学的对话思想,展开了关于教学对话的研究,倡导开展对话式教学。其直接效应是,不少教学理论研究者和身处实践一线的教师对“对话”、“教学对话”、“对话式教学”等相关术语和提法不再陌生。然而,在人们开始频繁使用和极力倡导教学对话的同时,笔者也发现,不少人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教学对话,有将教学对话狭隘化之嫌。那么

2、,究竟什么是教学对话?其本质要义和典型特征是什么?其表现形态又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论澄清,将有助于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对话观念,并谋求其理想的实践形态。一、教学对话的内涵在语言学中,对话与“独白”、“自言自语”相对,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和口头交流。而在哲学、文学中,除了人们的直接言谈外,对话也指人们之间间接的思维碰撞。这种对话主要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之间,是通过一人对另一人的精神产品即文本的阅读、理解、批判等展开的。如此,一个今人不仅可以与另一个从未谋面的今人对话,甚至可以与永远也不可能谋面的古人对话。当今,对话思想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日常生活到非日常生活、从生活

3、世界到科学世界、从学术领域到政治领域、从国内事务到国际事物,无不需要对话。对话思想在向社会各领域渗透的同时,也渗透到教育领域,并与其主渠道----教学活动“联姻”,成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教学对话思想正日益凸显。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学对话呢?笔者发现,人们往往在不同的层面上理解着“教学对话”。1.教学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这种理解强调教学对话与共同“在场”、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介入等相关联。如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对话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教学法就是教学对话的典型体现。2.教学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关系。这种理解旨在突破传统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对象化思维,认为教学对话意味着教学主体间的民

4、主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意味着对教学中教师权威和学生中心的消解。它使师生关系人性化,使关系思维在教学中彰显。3.教学对话作为一种教学认知方式。这种理解主张知识不是被传授、被复制、被反复再现的,而是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地被建构和创生的,教学过程就是建构和创生知识的过程。应该说,上述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是不完整和欠深刻的。笔者以为,教学对话是一种教学精神,它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之中。如此,教学对话不单是师生认识世界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单是理想师生关系的表征,它就是教学存在本身,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师生在不断行进的教学对话中,不断地走出自己原有的狭隘的视界,获得对知识世界、课程意义

5、、人生情感等多方面、多层次和创造性的理解,从而使双方都作为完整的人不断获得发展和解放,尤其是获得完整的精神世界的生成。人的解放和自由是教学对话的根本旨趣和终极目的。可见,教学对话绝不等同于教学主体间一般意义上的语言交谈和问答,尽管语言交谈和问答在教学对话中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但它们很可能仅具有对话的形式,而未能达成双方精神和思想上的深层次沟通和交流。因此,并非教学中所有的语言交谈和问答行为都是真正的对话。教学对话意味着双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意味着双方以真诚的态度相互倾听、.相互接纳,意味着双方在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融合和生成。基于上述认识,笔者以为,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教

6、学对话是指教学主体与教学主体、与课程文本、与自我之间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立场上,借助语言(相互诉说、倾听、辩论和质疑等)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而实现的智识共享、双向理解和意义创生。二、教学对话的典型特征进一步讲,作为教学精神的教学对话,具有以下三个典型特征:1.共享智识有学者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享关:系,“既是文化共享,即教师作为有教育者身份的人,把知识、思想、智慧、经验等文化成果提供给而不是传授给学生,师生双方通过对话沟通获得新知,'共同提高;也是责任共享,即师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为教学成败负责;更是精神共享,即师生相互传递、理解和感受同一种精神体验。通过这几种共享,师生可真

7、正成为‘同舟共济'(sinkorstogether)的人”…。笔者以为,教学对话首先是教学主体之间的智识共享。在教学对话中,每一个主体都具有不同的个性、思想感情、人生经历和体验,他们都从自己对人生、世界、生活、思想情感等的独特看法和体验感受出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话,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交流和碰撞,教学主体相互吸纳和获取对方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思想智慧、人格精神等,从而达成教学主体间的智识共享,实现每个教学主体知识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