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661696
大小:7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8
《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变化中去完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变化中去完善——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李卿根据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辑出版了一套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经过实验和充分调研,编者根据实验区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本套书在2006年做了较大修订。新版(2007年版)历史教科书从单元编排顺序、每课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栏目《关于人教版〈历史1(必修)〉教科书插图的设置》和《关于人教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
2、修)〉栏目设置说明》两篇文章分别对新版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做了说明,可供参考。都有很大变化。为了便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这套教科书,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本文着重对新版高中《历史1(必修)》单元顺序的调整、内容方面的设置等做一具体说明,以求教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研工作者。(一)单元结构的调整前两版都是九个单元,顺序是先中国后世界,跟《课程标准》的顺序完全一致,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五单元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007年版新课标教材将原来的单元顺序打乱,改为以中国史为主线,将中外历史大致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穿插来讲述。。并且将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调整为一个单元,这样单元数量也从九个单元变为八个单元。即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
4、略、求民主的潮流——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说明这次调版后,一些单元的名称也相应做了调整。如将原来的第二和第三单元合并,名称改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原来的第七单元名称“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改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二)正课的变化修订前后课文数量没有改变,都是27课。不过修订前,《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新民主主义革
5、命的崛起》《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是两课时,正课共30个课时。修订后,每篇课文都是一课时,共27课时。从课时上比原来减少了3课时。随着单元顺序的改变,课文的顺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便于教师授课,改变了过去以单元为单位设置各课的序号,这次修订我们将所有课文都连接起来,编为整本书课文都贯通序号,从第1课直到第27课。课文的名称大部分还是采用以前的提法,个别课文名称也发生了改变。《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改为《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变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6、、《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分为《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名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两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关于抗日战争的内容放置到《抗日战争》一课)改为《解放战争》、《打开外交新局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两课合为《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课名改为《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三)探究活动课的变化2004年版《历史1(必修)》中设置了三篇:《探究活动课一从1913年的一份问卷测试谈起——历
7、史问卷分析研讨会》《探究活动课二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探究活动课二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探究活动课三伊拉克战后的重建问题——模拟召开一次联合国会议》,2005年版减少了一篇探究活动课,只留下探究活动课一和二两篇。2007年版探究活动课变化最大,数量上减少为一课,内容上也不再是以前的几篇,改换为《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四)课文具体内容的变化总的原则,删繁就简:比如夏商政治制度,删去概念。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删去政治制度的新名词。降低难度。
8、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三司移至[历史纵横]中。修订更加突出强化历史(政治制度史)背景的叙述,而不是单纯的政治制度的讲述。如《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将雅典民主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铺垫地很充分,将原来[历史纵横]的内容也改为背景介绍,即旧氏族贵族与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之间的矛盾斗争写得更清楚些。如第7课,重在叙述制度形成的过程,而不是对制度本身的解释,内阁制度。改写后,不太专深,对制度的形成、发展和作用大致有个基本了解,而不是对制度本身更多的细化了解,而是了解制度最突出的一些特点即可。如第20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